日前,一位鎮婦聯干部專程找到我,要我為她代寫一篇有關關注農村留守婦女“性”福生活的呼吁。她向我講述了如今農村留守婦女的現狀,她說:如今隨著勞動力的大量轉移,農村家庭出現了“三多”:夫妻關系矛盾多;留守婦女紅杏出墻多;親子鑒定多。
這“三多”的出現,是個值得關注的新問題,也是當今農村留守婦女“性”福生活所缺少引發的一些社會矛盾。她說到,現今農村的男人們都紛紛走出去打工掙錢,農村的婦女成了“留守族”。這些留守女,附了照顧孩子、老人,就是與寂寞相伴,夫妻都過著“牛郎織女”式的生活。一些留守婦女因寂寞難耐,往往“紅杏出墻”,結果造成很多家庭感情不和產生矛盾,夫妻互不信任做親子鑒定的,直至鬧離婚。這的確是大實話,也是農村所面臨的一個實實在在的“性”福難題。
性,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農村留守婦女,尤其是年輕的婦女,愛人長年在外打工,一年到頭,只有春節才回家一次,婦女們都戲稱自己是“半個寡婦”。因他們夫妻長時間分居,婦女們幾乎過著守寡的日子,“性”生活基本上沒有,“性權力”自然被分居的現實無情地剝奪。所以農村留守婦女“紅杏出墻”的新聞也就時有所聞。
農村留守婦女也是人啊,她們也需要愛,需要溫暖,更需要過正常人的性生活。可是嚴峻的社會現實,令人尷尬和難堪。農村留守婦女探親無條件、不方便,在外打工的男人們回家一次又難于上青天。由此引發的農村留守婦女感情出軌也就在所難免。
目前,我國有農村留守婦女4700萬,農村留守婦女的“性”福,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她們的“性權力”需要得到尊重。關注農村留守婦女“性”福生活,是關系到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因此,應提上社會議事日程,希望實行務工人員探親假制度。務工人員所在的企業,有責任和義務為務工人員提供探親假待遇,或為務工人員提供臨時“夫妻房”,或任何一方都可以享有探親的待遇,政府和婦聯等各級組織應給予農村留守婦女更多的人性化關愛,讓我們在農村留守的婦女們過上美滿的“性”福生活。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