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手機病毒近日出現,短短一周內全國就有將近一百萬部手機感染。這種病毒通過短信等渠道,悄悄地把你和你親友圈的手機一個個都變成“僵尸”,一旦手機感染,它就會被人操縱花你的錢去幫別人發短信。這種病毒不但很難被用戶和運營商發覺,變種后甚至能滅掉殺毒軟件。一百萬部手機每天耗話費200萬元。(11月8日《北京晨報》)
?
短短一周內全國有近百萬手機感染僵尸病毒,而9月發生的事情到11月才被央視曝光,這期間相關部門更是緘口不言。的確,從經濟利益上來看,運營商并不是“受害者”,反而和始作俑者一樣,是“受益者”,只不過始作俑者受益的是信息傳播,而運營商獲益的則是“財源滾滾”。在這樣的一種“雙贏”局面上,難怪運營商繼續“裝聾作啞”,吊詭的是,監管部門為何也不見動靜,再次讓媒體曝光走到了前面呢?背后真相有待挖掘。
?
現在的問題是,一是監管部門沒有任何的表態,這僵尸病毒到底有多大的危害,還沒有權威的論證,媒體曝光的危害只能當參考,不能當依據。二是運營商兩個多月了也沒說一句話,賺了多少錢公眾也不知情,這是不是太沒企業家的道德血液了?三是始作俑者到底有沒有被追究,有沒有人在查?現在的悄無聲息是不是為了不打草驚蛇,那如今的進程如何了?
?
這三個問題,是當前最亟須得到答復的問題,而圍繞三者之間的顯然是經濟問題。在目前的情況下,一旦手機中僵尸病毒了,那么中毒者是最大的傷害者,盡管可能他什么也沒干,但白白地被扣錢卻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一名消費者,我們的權益應該得到最大的保障,而作為運營商,應時刻保持我們系統的安全,這是二者建立契約關系必須履行的職責與義務。因而,用戶手機中僵尸病毒造成的損失,應該由運營商來買單,因為他們的系統存在漏洞,才讓人有了可乘之機,而消費者顯然是無辜的受害者。
?
期待監管者盡早介入,督促運營商給受害的消費者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