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探訪發現,此前湖北省已有部分學校專門對《三字經》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刪節,然后重新編排后再發給學生學習。
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是教育部、國家語委于2007年9月正式啟動的,它使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一步加深對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它讓青少年們在背誦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熱愛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在弘揚中整合創新,以期能夠起到非常積極的影響。
對于山東、湖北學校的一些刪節經典的做法,筆者認為《三字經》《弟子規》等之所以成為啟蒙經典,是被歷史所證明了的精華。不可否認,任何經典因為受到時代的局限性,都會夾雜有不同程度的糟粕。然而,筆者認為經典就應該通篇誦讀,學習不能因噎廢食,“若人為地把作為一個整體的經典割裂開,學生將無法吸收其精髓,也不知道什么是糟粕。對傳統經典作品的切割容易給學生造成誤解和誤導,使學生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鑒別的能力。‘去其糟粕’同樣是學習的過程。”而被斷章取義的經典,已經不再是經典了,它只是經典的縮影,甚至可以說偽經典。
打個比方,學習經典就好比吃飯,現在作為真正的“綠色食品”極少,也就是說我們在吃飯時,不可避免地會吃下許多垃圾食品,我們總不該因為食品中有“垃圾”甚至毒素,就要對此進行精化處理后才食用吧。其實人體中自有凈化功能的,肝臟就是一個最大的毒素“處理場”。筆者也曾聽醫學專家介紹,一個人如果完全處在一個無菌世界,那么,他一旦走入自然界,他簡直成了一個廢人,任何病菌都會把他一舉殲滅,因為他體內沒有一點防疫能力。其實,保留經典中的“糟粕”,也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產生“抗體”的機會。
至于經典中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向來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并不能一概而論的。
此外,閱讀經典,是為了學習進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華,并了解文化發展的軌跡。如果擔心學生把部分不適宜的內容誤作好東西吸收,老師完全可以引導。當然,我們還可以把那些不適合今天學習的地方(糟粕),作為反面的觀點進行批評,還可讓學生分析其不足之處,不是可以讓學生提高分析能力嗎?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刪節《三字經》其實并不必要,如果硬要這樣,那么中國古代經典你都要刪節,都要搞成“潔本”才行,《水滸傳》該如此,《西游記》也該如此,《紅樓夢》更該如此……
?
?
相關鏈接
禁止中小學生全文閱讀三字經,對嗎?學會三字經 心血管病友平安過“苦夏”山東禁止中小學推薦學生全文閱讀《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