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區直單位,一天之中接待了7個考察組,送走這些考察組后,辦公室主任住進了醫院。基層公務員抱怨說,自己其實是弱勢群體(最新一期《半月談》)。
公務員向輿論叫屈,自詡為受害者,這是隔段時間就會曝出的新聞。從他們的抱怨來看,一個個仿佛背負著多大的委屈,有苦說不出。陪酒陪不好,經費批不下來,老百姓不滿意。陪好了自己又喝壞了胃喝成三高,夾在中間左右不是人。照這種抱怨來看,還真有點弱勢的意思。
事實真的如此嗎?說實話,我不能接受這種得了便宜又賣乖的論調。一邊用納稅人的錢大吃大喝,一邊還向納稅人撒嬌說自己是受害者,怪吃喝把自己吃出了亞健康。這是納稅人不能接受的。
如果這樣的工作真的是讓你們難以忍受,那么你們為什么不離開這樣的崗位呢?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爭先恐后想擠進這個“喝出毛病”的位置呢?
我相信有些官員喝出了三高、喝壞了胃,我也相信有些干部送走領導后直奔醫院,但我不認為他們是受害者,而認為,他們首先是受益者。是公款吃喝的受益者,是財政不透明的受益者。反正都是慷納稅之慨,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大家都比拼著大方。吃得滿嘴流油之后,嘴一抹,然后把自己打扮成楚楚可憐的受害者。
都說自己是潛規則的受害者,可是,我沒有看過有人站出來去反抗這種潛規則,你們都說自己是弱勢群體,可是,一個個地都爭著當“弱者”———這種拙劣的撒嬌,讓為你們吃喝付賬的納稅人情何以堪?
?
?
相關鏈接
廉價的“機關食譜”算不算公款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