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椰風視點>
    扶一把倒地的老人,有那么難嗎
    扶一把倒地的老人,有那么難嗎
    來源: 新京報 作者: 時間:2011-09-05 16:42

      據報道,9月2日上午,武漢市88歲的李大爺在離家不到100米的菜場門口迎面摔倒,圍觀者無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個半小時后才被送醫院救治,李大爺終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李大爺的親人對此感到難以理解,“難道現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沒人敢扶了嗎?難道助人為樂的美德就這樣丟失了嗎?”

      事件的發生并非偶然。最近,幾個“老太太”事件再次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見義勇為惹禍上身”事件高頻率出現,不可能不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不可能不會助長圍觀者的冷漠。當年“彭宇案”之后,冬天南京等地也曾出現很多老人雪地上摔倒無人敢扶。

      實際上,面臨這些事情的時候,每一個人應該怎么做,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要做符合道德規范的事。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而社會對這些事件的關注,說明當下社會對道德的認知水準并不低。遺憾的是,在類似事件中,很多人并沒有這樣去做。這說明在這些事件中,社會上很多人的道德認知和實踐能力出現了嚴重的脫節。之所以會這樣,有兩個重要原因,“公權力機構能否秉持公正”和“社會成員的公民意識成熟與否”。

      顯然,比“老人恩將仇報”更惡劣的是,公權力機構不能明辨是非,伸張公正。在彭宇案等事件中,有些司法機關的判決傳遞出的信息是,做好事不但惹麻煩而且要受懲罰,這就進一步打擊了人們的善心、善念。某些“老太太”的行為,說實話本來沒有什么令人畏懼的力量,但是一旦公權力不辨是非,就成了幫兇,放大了不良影響。

      所以,讓公眾對見義勇為“脫敏”,公權力機構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在南通長途車司機被冤枉事件中,有關部門及時根據錄像還原事實,就避免了事態繼續擴大。這樣才能傳遞一種正向的價值,對那些圖謀不軌的人也是一種震懾與警示。

      另一方面,在彭宇案后,老人摔倒無人攙扶的現象輪番上演,也說明現在社會的信任基礎非常脆弱。這與當下很多人的公民意識不夠成熟有關。因此,一旦出現信任危機,社會又呈現原子化的個體狀態,自利、自保成為本能的第一選擇。

      公民本質乃是關心公共事務,擔負公共責任之人,因而有責任幫助他人,而且也應該能夠理性而客觀地接收公共信息。所以,社會信任危機,一方面也是公民責任危機。大家如果都不肯承擔責任,肯定沒有好結果。越是信任缺失,其實就越需要公民履行自己的責任。也許,你不能確定幫助倒地的老人是否會遭到訛詐,但是,你可以確定,不幫助他,肯定就沒有盡到公民的責任,就會遭受良知的懲罰。走出信任匱乏的惡性循環,除了從確定無疑地去履行公民責任開始,并無其他更好的辦法。

      事實上,“老人倒地無人敢扶”還是極端少數的個案。就在最近,媒體也報道了上海游客黃山救人的事跡。網絡上,也不斷地有各種助人、遺物找回的微博被大量轉發。當下社會的信任基礎固然非常脆弱,但是,大家也不必過于悲觀。

      “老人倒地無人敢扶”,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信任缺乏之下的公民互助如何可能?但只要公權力和公民更加積極作為,互信和互助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可能。

    ?

    ?

    ?

    (編輯:胡世福)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