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性奴案折射邊緣監管真空
    性奴案折射邊緣監管真空
    來源: 京華時報 作者:傅達林 時間:2011-09-26 10:50

      洛陽性奴案,讓人驚嘆現代社會竟然還暗藏著如此深刻的人性之殤,其所挑釁的社會底線遠遠突破公眾的容忍范圍,作惡者的公職身份更是成為公共輿論聚光的焦點。河南省洛陽市公安局透露,嫌犯李浩在洛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查大隊,屬事業編制,非公務員。

      當公務員的身份成為標簽,去身份化就成為部門切割的重要手段,以避免陷入輿論困境。在目前的行政體制下,一些事業編制雖然沒有公務員之名,卻有公務員之實,尤其是稽查大隊,仍依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的工資待遇、管理模式與公務員幾乎相同。雖然嫌犯并不具備公務員身份,但依然不妨礙輿論對這些吃財政飯的公職人員管理進行質疑。

      對一個如此挑戰正義與倫理底線的案件,當然可以作不同層面的反思,比如嫌犯自身性格的分裂與暴戾,執法機關的疏忽等。李浩囚禁6名女子長達近兩年,其間也曾露出破綻,卻未引起警惕。洛陽市公安局長向全市公開道歉,4名警員被停止執行職務,就和這有關系。在一系列反思當中,有個極易被忽略的環節,就是單位是否存在疏于職員管控的問題。

      無論是行政機關還是事業單位,在經歷過計劃經濟解體之后,傳統意義上無所不管的“單位”出現功能弱化,直接表現在職工乃至公務員對單位的依賴減少了,單位對職員的管控放松了。這原本是公民社會發展的良性表現,但處在某種秩序失范的轉型時期,原有單位的管理由于沒有相應的替代,使得一些秩序的“邊緣者”監管出現真空。

      即便是一些公權力部門,在內部職員管理上也抱著“別人的私事少管”的態度,放松了對本部門人員最基本的思想和行為觀察。現實生活中,不少外表看似斯文的人,最后犯下令人震驚的罪行,其實不同程度都與這種真空有關。

      不光是單位管理出現了失效,整個社會都因為陌生人的環境而呈現出管理虛空趨勢。生活在同一個小區內,鄰居間老死不相往來,對別人的事不管不問的陌生人思維,讓社會基本的秩序管理出現“黑洞”。本案中,嫌疑人耗時一年在鬧市居民區開挖地窖,并囚禁他人長達近兩年時間,周圍的市民一直毫無覺察,固然嫌疑人作案手段高明,但也從另一側面說明社會管理所面臨的挑戰。

      不可思議的案件背后,總有一系列的生成土壤。性奴案的發生,應該對我國當下的社會管理創新,有著別樣的啟示。 (傅達林)

    (編輯:胡世福)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