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網友寫吧>網友觀點>
認證機構見錢眼開 "母豬"也能變"貂蟬"
對不少認證機構來說,你只要花兩三萬塊錢,基本就能拿下有機食品認證。據知情人士透露,交了錢,一些認證機構或中介公司會派專人幫助“搞定”申請、文件審核、實地檢查等認證全流程。有些認證機構甚至主動找加工企業花錢買有機食品認證。
知情者說:“有的企業收購普通食品后,經過簡單加工包裝后,干脆直接貼上假冒有機認證標志,這樣做獲利往往翻番,個別品種甚至超過500%?!?11月1日《新京報》)
這一幕幕把“母豬變貂蟬”的把戲后面,主要是為了攫取高額的利潤,但是,問題的根源就在于“認證”的混亂和無序,在于認證機構的“見錢眼開”。
現在,不但食品認證是一團亂麻,家電、家具、建材、服飾、乃至于文憑,都遭遇“認證”之亂,這些認證像《西游記》中的六耳獼猴,讓人真假莫辨。像熱水器和吸油煙機,許多產品的宣傳單上都印著各類“節能認證”、“中國名牌”、“環保認證”、“國際質量體系認證”、“3C認證”等等,有些產品宣傳單上的認證標志最多的能有9個。而在家裝建材市場,也同樣遭遇“認證”包圍:“綠色家具”、“環保涂料”、“抗菌地板”……這些代表高品質的名稱和一個個或方或圓的“認證標志”令人眼花繚亂。
這些認證是否有準,別說消費者心里沒底,連經銷商自己心里也吃不準。但是,卻堂而皇之在市場上大行其道,有的甚至于讓“中國制造”蒙恥蒙羞。據上海《文匯報》報道,在前年到去年的18個月中,全國共發生各類偽造SGS測試報告或認證證書總計426份。有部分國內企業出具虛假的檢測報告和證書,企圖蒙混過關,在國內被相關部門和國外發現。如此自欺欺人的行為,讓多少年打造“中國制造”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信譽受損,真是拿信譽開玩笑,拿發展當兒戲。
認證機構是由國家認監委負責審批,才有合法認證資質,現在全國性認證機構就多達100多家,但是,還有不少沒有取得國家審批的非法認證機構或明或暗地存在著。早在2006年,國家認監委和國家質監總局曾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清理整頓非法認證專項活動。并明確表示,未經國家認監委批準,不準任何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擅自從事產品、服務、管理體系認證活動,不得在名稱中冠有“認證”字樣,或者在其對外出具的技術評價性證明文件中帶有“認證”字樣。
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5年,“認證”之亂卻是濤聲依舊,有合法資質的認證機構,為錢胡亂認證;沒有資質的非法認證機構,為錢瞎編認證,而消費者在這些“認證”面前,一年年依然在掏冤枉錢,我們不得不問,相關職能部門,你們真的作為了嗎?
曾經有位詩人寫到: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筆者希望,這只是特殊歷史時期的憤懣之作,千萬不要成為“認證”之亂在現實中的無奈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