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80后環衛工開15萬元轎車上班,家有4套房產”,這是昨日《武漢晚報》報道的一則新聞標題,之所以奪人眼球,是因為“80后,環衛工,有房車”三大標簽同時貼在主人公付莎莎身上,于大眾看來,這分別代表著嬌氣、苦差、富裕的三個矛盾體碰撞在了一起,自然引起反應不一,熱議聲中,有佩服,更有質疑。
最強烈的發問莫過于,這名大學生是不是沖著環衛工的事業編制來的,如果不是有足夠的回報,一名80后大學生,何苦放下身段,干這又苦又累的活?不是曾有新聞報道說一些碩士畢業生為爭環衛工事業編制擠破腦袋?盡管付莎莎有沒有事業編制還不能肯定,但客觀來看,即便為了事業編制,能在環衛一線崗位上堅持3年,并能出謀劃策、作出積極貢獻,這樣的年輕人一樣值得贊許。她是環衛班長,卻總是帶頭干活,和同事一起打掃的武漢火車站,衛生狀況曾多次排名第一。追求一份穩定的工作并沒錯,何況還能腳踏實地,樂在其中?
這則新聞之所以熱傳,與其說是因為新聞當事人聚集了多個標簽,還不如說,是我們當中仍有不少人還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對環衛工的理解依然有所偏頗,對80后吃苦耐勞的精神仍有存疑,而對家境富裕者,更是認為絕不可能放低身段做苦差。誰說80后就是沒有責任感的一代?難道家境富裕者就只會吃喝玩樂消磨時間?懷疑精神并沒錯,但如果總是按照自己既定的標簽去判定,許多事實真相也就可能被淹沒在一個個標簽當中,甚至還可能誤傷他人和社會向上的積極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我們自己希望獲得他人理解時,又怎能老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別人呢?萬曉娟原題:別老戴著有色眼鏡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