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名人堂>
    “七磅”的感動與“百萬之0.03”的尬尷
    “七磅”的感動與“百萬之0.03”的尬尷
    來源: 紅網 作者:于靜 時間:2013-04-22 17:22

      據衛生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可只有約1萬人能夠完成移植。主要原因是器官捐獻率極低,每百萬人捐獻率只有0.03。從2010年3月我國開展器官捐獻試點以來,目前已有19省、市、區加入試點,實現自愿捐獻僅659例。(4月19日《人民日報》)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我用7秒鐘,就毀滅了自己。”在美國電影《七磅》中,主人公蒂姆因為開車大意,致使包括自己妻子在內7人死亡,被負罪感纏繞的他,最終通過將身上的器官捐獻給6個人的方式,完成了自我的救贖和“毀滅”。

      不要以為這只是影視劇中虛構的情節,據媒體報道,美國一名男子因腦出血不幸死亡后,他的妻子將丈夫身上的6個器官捐獻給了7個人,上演了一部現實版的《七磅》。最令人感動的是報道中提到的一個情節,妻子將耳朵貼在被捐獻者的的胸膛上,輕輕地說:“這是我丈夫的心臟,它依然在跳動。”

      震撼過,感動后,回頭看中國器官捐獻試點3年僅有的659例自愿捐獻數字,剩下只有尷尬。如果再對比另外一組數據就更讓人無語了:據統計,美國2009年登記器官捐獻者數量占到全美總人口的37.1%,而中國每百萬人器官捐獻率只有0.03。

      這不是一般的差距啊,看起來就像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中國在器官捐獻方面之所以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原因有很多。

      首先,相比一些發達國際,中國的器官捐獻起步較晚,尤其是在立法層面。比如美國在1984年就通過了《國家器官移植法案》,明令禁止出售和買賣器官,將人體器官捐獻移植納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而中國直到2007年才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比美國整整晚了20多年。

      其次,文化的差距,觀念的不同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孝經》有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事大了,身體器官是父母給的,捐獻就是不孝。況且,中國文化里還有一個很惡毒的詛咒——死無全尸。很顯然,這些千百年根植人心的觀念不可能一朝破除。

      另外,中國的器官捐獻在管理和宣傳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在歐美一些國家,公民在申請駕照,去醫院就診,甚至去商場購物,都會領到“器官捐獻申請表”,一旦同意捐獻,個人詳細資料很快會進入捐獻者資料庫,有專門機構負責管理,與需要移植者的信息,都可以在系統上獲取。

      反觀國內,很多人只是聽聞過器官捐獻,至于具體如何申請,怎樣捐獻,知之甚少。在有些器官捐獻工作站,在被問及“如果出現意外,怎么知道捐獻者有捐獻意愿”時,工作人員的回應是:“到時候需要家屬主動聯系工作站。”好,就算是家屬主動聯系了,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完成找到合適的配對,完成復雜的器官移植手術嗎?

      你愿意捐獻器官嗎?我想這個問題,不應該像“你幸福嗎?”那樣沿街抽問,而是應該從完善捐獻制度入手,學習國外經驗,加大宣傳力度,最終讓珍貴的器官資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