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協警“追車”致死涉嫌雙重違法
    協警“追車”致死涉嫌雙重違法
    來源: 新京報 作者: 時間:2013-05-06 09:12

      協警何來“正常上路執法”的權力,公安部三令五申禁止“違法追車”,三亞警方為何置若罔聞?

      4月29日,三亞市鳳凰鎮水蛟村一輛載有4名學生的摩托車發生交通事故,3人死亡,而之前2名協警開著警用摩托車、一路警笛呼嘯,追趕了他們近8公里。5月2日,三亞市公檢法聯合宣布:當時,因為羅永弟駕駛摩托時,存在沒戴頭盔、超載等多項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規的行為,被正在路邊執勤的協警看到,協警要求他靠邊停車,但是他加速行駛,“與交通事故的發生有很大的因果關系”。警方還稱,協警是正常上路執法(據《南國都市報》)。

      協警開著警用摩托高速追車,果然合理合法嗎?

      首先,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職人員行使,協警并不是公職人員,本身沒有權執法。公安部曾三令五申禁止協警參加執法。2008年公安部頒布了《關于加強交通協管員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就是為了解決“交通協管員違規執法問題”。其中規定,協管員只能在民警指導下,做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保護事故現場等輔助性工作。

      三亞警方稱“協警正常上路執法”,其實是讓協警單獨在路邊“執法”,本身錯了,何況還讓協警違規使用警用摩托、警笛等警械?

      其次,雖然死者可能違法超載,也理應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但執法應遵守“比例原則”:執法手段與執法結果之間,應該有適當的比例,執法時應采取對公眾影響最小的手段,避免不必要的侵害,故“比例原則”又稱“最小侵害原則”。

      四個年輕人開摩托超載,本身只是交通違法,并不是刑事犯罪,其社會危害遠沒有到必須使用暴力手段予以立即制止的地步。而且協警開著摩托、鳴警笛,一路狂追,這種“執法”本身就是在制造道路上的危險因素,也最終釀成慘禍,明顯反應過當。

      實際上,公安部曾三令五申禁止違法追車。2001年,公安部頒布《公路巡邏民警中隊警務規范》規定:“對一般違法犯罪嫌疑人乘坐的車輛及一般違章車輛不得進行高速追截,避免給違章人、乘客、被追車輛及其他人員、財物造成危害”;“駕駛員如有逃逸,應及時向上級或者指揮中心報告布控查緝”。2006年《交通警察道路執勤執法工作規范》又重申了這一規定。

      而且,因為警察違法追車導致公民死亡、最終警察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例并不少。比如,2003年江蘇省睢寧縣一名派出所指導員閆某在率隊巡邏中,越權下令高速追車,在無辜被追車輛發生翻車事故后又見死不救,逃之夭夭,最終被以“濫用職權罪”判處2年徒刑。

      法條昭彰,是非清晰。協警“執法”、追車致死,涉嫌雙重違法。當地有關部門不可能不知道協警無權執法,不可能不知道公安部三令五申禁止“違法追車”,此案導致三人死亡,社會影響惡劣,仍堅稱“協警正常執法”,這種結論讓人錯愕。鑒于此案已由三亞市公檢法三方聯合做了“定性”,希望海南省司法機關及時介入,調查真相。讓民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不應只是一句口號。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