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趪腋咝录夹g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诮ㄑ?/a>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以現代大學制度遏制高校腐敗
    以現代大學制度遏制高校腐敗
    來源: 大洋網 作者: 時間:2013-07-30 10:11

      熊丙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常務副院長陳英旭出事了。檢察院的起訴書顯示,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陳英旭用自己課題總負責人的身份,將1022.6646萬元專項科研經費套取或者變現非法占為己有。就在差不多的同時,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校長、書記相繼落馬,據報道均與新校區建設等基建腐敗相關。

      高校領導、科研人員腐敗,已不是新聞,這兩起事件,之所以引起輿論關注,一是因為太富“戲劇性”,居然書記、校長一鍋端,以至于學生的畢業證都兩次回爐再造;二是數額太大,貪污課題經費達千萬元,令輿論震驚。

      近年來,對于高校發生的教育腐敗、學術腐敗,教育主管部門沒少花工夫治理,曾要求嚴把工程建設關,嚴把財務關,嚴把招生關,嚴把領導班子決策關,還發布了《直屬高校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十不準”》,對學術腐敗也明確提出要“零容忍”,可還是接連出事。這表明,單靠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管,已經無法治理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而必須分析這背后的制度根源。

      高校屢曝腐敗丑聞,主要原因在于大學的決策權,集中在行政領導,不論是招生,還是財務、基建、后勤,以至學術決策,主管領導幾乎都可一個人說了算,由于權力過度集中,決策不透明、缺乏監督,出事是遲早的。而對于科研腐敗,去年北京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兩名承辦多起該類案件的檢察官就曾呼吁,傳統科研經費結算制度已成滋生腐敗的溫床,亟待變革。

      要治理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關鍵在于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具體而言,包括兩方面。其一,淡化大學校長的官員身份,實行校長職業化、專業化、去行政化。其二,推進行政權、教育權、學術權分離,實行以教育、學術為本的管理。

      我國學術資源的配置,包括科研立項、科研成果的評價,當前也是以行政為主導,“重立項、輕研究”已成為學術界的頑疾,在這種情況下,科研經費有相當比例被用于公關、運作、包裝之中,用于實際研究的十分可憐。有一些科研人員,不是把精力用在搞科研上,而是想辦法把科研經費折騰、變現到自己的口袋中。

      陳英旭就是一例,據報道,他是“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這種種學術頭銜,每一個其實都是行政計劃、行政評價的結果。本來,這些“人才計劃的人才”,是政府給予一定的科研經費資助,讓其能有更好的科研條件搞出一流的研究,可是獲得資助,卻變為了學術頭銜,科研還沒做,就名利雙收。這樣的學術管理機制,必定導向學者拼命躋身某個計劃,拿到資助,之后卻不關心研究。

      只有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才能促進學校辦學決策公開、透明,也只有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才能讓學術、教育,擺脫權力、金錢的腐蝕,讓學術尊嚴、教育尊嚴重回大學。2010年頒布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到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包括完善大學校長的任命選拔,發揮學術委員會的學術管理、決策作用,加強高校辦學信息公開,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這些改革遭遇既得利益的阻力。面對日益嚴重的高校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這些改革不能再拖延了。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