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無家可歸的母女一個臨時的“家”,讓襁褓中的嬰兒不至于承受盛夏之苦。這種“來的都是客”服務態度與常態化的人本理念令人欣慰。
一位年輕的單親媽媽帶著一名女嬰在朝陽區一家肯德基里“安家”近倆月,這對母女來自湖北大冶,到北京是想通過媒體尋回失去的親情。
單親媽媽叫小珊(化名),她的經歷令人唏噓。從小被人領養,和養父母的關系并不好,高中沒讀完就外出打工,后來遇上孩子的父親,對方讓她懷了孕,卻既不要孩子,又不和她結婚。小珊堅持生下孩子,讓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小珊的母性與善良,可理解。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得知小珊母女的艱難處境,不時有熱心人士前去看望。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肯德基方面對此的態度??系禄幎ú荒茯屭s客人,門店工作人員表示“客人徹夜留宿的情況很多,我們已經習慣了,不會去打擾這樣的客人”。
客觀上,肯德基給了無家可歸的母女一個臨時的“家”,讓襁褓中的嬰兒不至于承受盛夏之苦。這種“來的都是客”服務態度與常態化的人本理念令人欣慰。反觀一些公共服務單位與政府管理部門,卻沒有這樣的雅量和人本意識。小珊希望求助電視臺,門衛壓根兒就沒讓她踏進電視臺大門半步。
提倡人本的社會需要包容與彈性,對于處在困境中的人們,更應給予善意的幫扶。這種支持很可能是困境中的人們的救命稻草,讓他們感觸到世間的溫暖,看到生活還有希望。反之,如果讓本已困苦的人們倍感絕望,他們也可能做出非理智的舉動。面對小珊母女之困,民政與婦聯等部門應當伸出援手,幫孩子爭取父親應支付的撫養費,牽線讓小珊與養父母坐下來好好談,必要時更應給予生活補助。
雖然很多事難以盡善盡美,但只要善良的人們努力多做一分,問題就可能減少一分,社會的和諧程度更會增加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