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賈鳳姿: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賈鳳姿: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時間:2013-09-05 08:57

      德行與才能孰重孰輕?有一個故事或許可以帶給我們借鑒與思考。

      有一位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技藝高超,為了不讓自己的技藝失傳,他決定物色一個接班人。在一段時間的挑選和培養過后,老鎖匠決定在兩個年輕人中做出選擇。測試的方法很簡單,兩個保險柜,兩個徒弟分別打開。結果,大徒弟花費不到十分鐘,二徒弟卻耗時半個鐘頭,正當眾人都以為大徒弟必勝無疑之時,老鎖匠問兩個人,保險柜內有什么,大徒弟雙眼放光,“師傅,里面全是百元大鈔。”而二徒弟卻支吾半天說,“師傅,我沒看到里面有什么,因為您只讓我打開鎖,我就只打開了鎖。”測試的結果是二徒弟勝出。眾人不解,老鎖匠微微一笑,“任何行業都要講求‘信’字,尤其是我們這一行更需要很高的職業操守,他必須做到心中只有鎖而無其他,否則,稍有私念便容易起貪心。每個修鎖的人,心中都應該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之所以在減負的大背景下談及這個話題,是因為只有真正懂得德行與才能孰重孰輕,才能找回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重心和準則,在家庭教育層面實現減負,才最終成為可能。

      當下,學生的負擔很重,尤其是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他們每天奔波在學校、補習班、培訓班之間,孩子們苦不堪言、不堪重負。可是冷眼旁觀這些形形色色的輔導班,大多側重于技能的培訓,卻很少涉及道德與品行的內容。于是,我們看到,一些孩子掌握了鋼琴的八級、十級,但卻不懂得友善待人、尊重他人;一些孩子盡管手中握著各種各樣的獎狀與證書,但卻我行我素、頤指氣使,沒有規則感與秩序感。而家長們在談論起自己孩子的時候,也往往以孩子所掌握的知識、分數為榮,很少將“懂禮貌”、“尊重別人”、“守紀律”納入肯定和夸贊的范疇。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一個錯誤的教育觀和成才觀,并在全社會蔓延開來,以至于形成5歲的孩子學知識、18歲的孩子學禮儀的“教育倒掛”現象。

      其實,有關德行與才能孰重孰輕的討論本無需進行,在很多企業中,一直流傳著這樣的用人準則,“有才有德先用,有德無才慎用,有才無德堅決不用”。早在唐代,對官吏的選拔任用也曾明確,“四善”原則,“德義”是首要標準。德乃做人之本,毋庸置疑。之所以在當下有“德行”與“才能”的論爭,是因為社會變得功利而浮躁,家長的教育觀失去了方向與準則。為了所謂的“成才”與“成功”,家長們變得急功近利和盲目激進。教育的核心就應當是立德樹人,尤其對于家庭教育來說,最為重要的,一定是從小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德行,奠定他一生健康成才的基礎。

      回歸到減負的話題,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將品德作為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義,所謂知識、技能、各種培訓班,也就自然變得不那么重要。如真能如此,于每個孩子來說,孩子的負擔會減輕,孩子們會變得更加陽光、向上;于國家和民族來說,下一代均為有德之人,這個民族的未來才真正有希望。

      (作者為遼寧省教學名師、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