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部分試點省份的醫保患者,有望跨省就醫并享受即時結算,不用為醫藥費報銷往返奔波。前日,國務院辦公廳在中國政府網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其中最令人關注的異地就醫醫保報銷問題,獲得專門闡述。通知要求,由人社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分別負責,總結實踐經驗,大力推進異地就醫結算,逐步推開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選擇在部分省份試點,探索建立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機制。(10月21日《新京報》)
醫保異地結算,其實并不算什么新鮮事物,早在多年前,就已聽聞“樓梯響”,奈何卻遲遲“未見人下來”。事實上,有關醫保異地結算的嘗試,也并不在少數,但多少有些尷尬的是,醫保異地結算,盡管號稱有這么回事兒,也有相關的規定,卻至今仍然障礙多多,即便可以結算,也仍然程序復雜,更少不了要當事人來回奔波。
以筆者家人的親歷為例,家里的老人從與省會相鄰的地市來省城生活,但異地的醫保卻仍然不能直接使用,在省城看病就醫需要使用現金,要想結算,則必須跑回原地的醫保機構辦理。這樣一來,為了醫保結算,其實還是需要老人在不同城市之間來回奔波。為此,老人甚至能不看的病就不看,以避免異地報銷的麻煩。而據我了解,這還不算是折騰的,那些跨省養老或是投靠子女的老人,醫保報銷結算則更是麻煩,報銷醫療費,來回的路費就要打上大大的折扣,而對于慢性病和重病老人而言,醫保報銷結算,更是要尋求朋友的幫助,否則的話,醫保結算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兒。
而按理來說,醫保報銷結算,本質上是一種保險的兌付,作為醫保投保人所應當享有的權益,這一權益當然不能因為投保人地址住所的遷移而有所改變或是存在難以逾越的障礙。從這個意義上說,醫保異地結算,其實并不能算是什么額外的福祉,而本該是醫保的應有承諾和服務內容,骨子里甚至和移動運營商必須支持手機客戶的漫游功能是一個道理。尤其是放在人員流動與遷徙越來越多,地域范疇越來越廣,醫保結算更沒有理由劃疆而治、畫地為牢。
當然,醫保異地結算之所以始終“但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當然也不能說一點原因沒有。由于醫保統籌本身的地域性,跨地域結算中心的付之闕如,自然是醫保異地結算受阻的最大障礙,從這個意義上說,醫保信息化的進一步完善與聯網,無疑是醫保異地結算的一個重要前提。
不過,僅僅是有了硬件上的聯網,其實仍然并不足夠,由于醫保統籌層次的差異,不同省市的醫保繳費水平不一,各地的醫療服務水平同樣千差萬別,如何跨地區統籌,這背后的確存在難度,諸如患者涌向醫療發達地區就診,會否加劇醫療資源的不均衡與缺口,也并非完全杞人憂天。不僅如此,醫保跨省異地結算所帶來的利益分割,不同層次的醫保統籌如何跨越存在級差的邊界,這些同樣需要有跨界結算的細則約定,才算是具備了可操作性,醫保異地的實時結算,也才算是具備了前提。
基于此,對于醫保異地結算的推動,其實還不能簡單的依靠地方的嘗試,而更亟待頂層設計與利益協調的到位,才能真正破除邊界,實現醫保結算的無縫漫游。
文/武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