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央視“醫療設備閑置”的報道后,甘肅省衛生廳廳長劉維忠第一時間通過其微博向民眾道歉,并就此工作進行部署改進。不到24小時,這篇致歉帖的閱讀量已達25萬,轉發量超過500多次,眾網友力挺衛生廳長聞過即改的坦誠。(11月2日《蘭州晨報》)
倘若是被淘汰的醫療設備,長期閑置無人問津,倒也不難理解;或者為應對某種特定流行病而添置,“熱”過之后出現閑置,同樣無可厚非。甘肅鄉鎮醫院所閑置的,卻都是些未動用過的嶄新醫療設備,在醫療資源緊張屢被提及的當下,經濟發展、醫療保障水平并不發達的甘肅,竟然出現這種現象,怎能不讓人無比驚訝?
一邊是鄉村病患者很難就近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一邊卻是科技含量高的醫療設備大量閑置,痛惜之余自然免不了要追問,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央視報道和劉廳長的微博回應顯示,主要是因為專業技術人員短缺所致,由此提出加大專業應用人才培訓的對策。不過,依筆者之見,這雖是個關鍵因素,卻只是問題的表象,背后其實凸顯出醫療服務作風和醫療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
按說,添置新的醫療設備,首先考慮的就是臨床應用,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有會操作、使用的人才,最起碼人才的培訓和設施的購進應該同步進行,確保“物盡其用”,既解決硬件的更新換代,又滿足群眾看病需要,而且先進醫療設備不足向來就是基層、邊遠醫院的突出難題,怎么會擱置多年都沒人過問?當然更值得深究的是,既然壓根就沒想到去應用,為什么還要投入不菲的資金去購置?
“省衛生廳將對設備使用情況進行督查,對不及時領取設備、不開箱使用或設備閑置的,將予以通報”――此番回應卻隱約泄漏出行政“推銷”的玄機,不管鄉鎮醫院的具體實際,借助行動力量硬性“攤派”,甚至讓人不能不打量,其中是不是存在某種利益驅動的因素?不然何以會設備先行而不是人才培訓先行?又何以2009年就發現閑置現象存在,至今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鄉鎮醫療設備閑得狠,不啻是醫療作風閑散的投影。劉廳長的微博道歉固然值得稱許,但顯然不能把責任都歸因于州縣衛生部門人才培訓工作不扎實、不到位,而必須從醫療服務理念、醫療管理機制和作風層面做出深刻檢討,并且拿出切實有力的措施加以改進,不然,過一段時期再回頭看,沒準問題還會依舊擺在那兒。
文/范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