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患者朱紅英在丹陽市中醫院做手術,不承想,手術進行到一半時,醫生發現事先準備好的工具不匹配,臨時派人到常州去取。朱紅英在等了約3個小時、加注兩次麻藥后才重新手術。雖然手術成功,但朱紅英和他的家人希望,院方就手術“意外”道歉并給予相應補償,醫院則否認存在過錯。(11月2日《現代快報》)
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突然發現事先準備的醫療工具不匹配,醫院里更沒有現成的可以拿來。無奈只有讓手術暫停,四處尋找工具。這樣的趣事更像是一段幽默小品。給人做手術畢竟不是修理機械設備,工具不湊手把工作停滯下來,什么時候工具齊備了工作還可以繼續開展。而手術正在進行,病人打了麻醉更是有時間限定,一旦麻醉失效不僅還要繼續麻醉,病人更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如果病人病情危急,什么樣的意外都有可能發生。而在這里,醫生竟然像維修工對待機械設備一樣,工具不湊手,讓病人躺在手術臺上等。
但有一點值得慶幸的是,手術匹配的醫療工具在常州就有。丹陽離常州雖然很遠,可總算沒出省。有現代快速的交通工具支持下,來回幾個小時就能解決問題。但話說回來,如果這個匹配的醫療工具常州沒有,江蘇省內也沒有,需要到北京、廣州、甚至海南去找,這該怎么辦?更有可能,這些工具國內沒有,只有日本、韓國,甚至美國歐洲等地擁有,又怎么辦?到這些地方別說還要辦簽證,還要預定機票。就是包機來回也不少幾個小時能夠解決問題的。這時候病人是在手術臺上一直睡著,還是干脆縫合一下,等工具拿來再重新開刀動手術。
這不是一種惡意的猜想。面對病患者的質疑,該醫院但負責人卻說,為了這次手術,院方提前準備了3套工具,可沒想到所有的工具都不符合朱紅英體內鋼板的螺絲尺寸,這種情況很特殊。這叫什么特殊?什么都可以“想不到”,唯有醫院醫生對手術中應該發生的情況不能有想不到。而且這種情況不是想不到,而完全是手術準備工作有瑕疵造成的。更是醫生的一種責任和失職行為。
出了這樣的責任,醫院和醫生就應該主動承認錯誤,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當事醫院卻認為,手術過程雖然曲折,但“結果是好的”。這難道也能成為失職和推卸責任的理由?這次的“好結果”不過是一種僥幸。把僥幸當成功還沾沾自喜,這樣的醫院醫生本身就患了一種病,而且病得很重。
文/朱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