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現代化是場馬拉松,耐力最重要
    現代化是場馬拉松,耐力最重要
    來源: 環球時報 作者:劉戈 時間:2013-12-09 10:32

      現代化是如今許多經濟體發展的目標,然而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大部分國家或地區會由于不同原因,在某個時間節點上錯失機遇,在現代化之路上慢下來,甚至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在眾多拉美和東南亞國家曾經出現過的“中等收入陷阱”,是這一現象的典型案例。但是否只要通過了“中等收入陷阱”,現代化之路的后半程就一定會一帆風順?

      不久前,我第一次去臺灣地區。在臺北,無論是捷運系統的快捷高效、商業和文創產業的繁榮,還是夜市的井然有序、市民的友善禮貌,都顯示出現代化大都市的種種特征。但在南部的高雄和東海岸的花蓮,我卻體會到了嚴重的發展不均衡,高雄、花蓮等地無論從城市的基礎設施配套還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看,都達不到一個準發達經濟體的狀況。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臺灣地區雖成功越過 “中等收入陷阱”卻陷入了“中上收入困局”。這與臺灣地區民粹意識高漲,政府決策效率不斷降低有很大關系。以核四電廠為例,1980年立項,直到1999年才開工建設,在建設過程中屢遭干擾,建設成本不斷抬升,成為全球建設時間最長的核電廠。同時,激烈的政治撕扯導致沒人一心一意搞經濟,政府疲于應付眼前難題缺乏長遠規劃。可以說,這種經濟衰落和其民主化過程幾乎同時發生,雖然勞動力成本上升、大量企業和人才轉往大陸發展是經濟發展遭遇瓶頸的客觀原因,但臺灣島內的政治內斗和族群撕裂也是導致經濟下行的重要因素。

      臺灣地區畢竟已經越過中等收入陷阱,曾經的亞洲四小虎之一的泰國,從2006年起就不斷被國內紅衫軍、黃衫軍的激烈對抗所困擾,至今在擺脫中等收入陷阱方面進展緩慢。可以說,對很多后發國家和地區而言,加快社會變革和轉型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然出路,但這種變革必須要在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才能發揮效用。

      世界各新興經濟體正在圍繞實現現代化展開新的競爭,但競爭的核心內容并不在爆發力,而在于耐力和定力。無論中等收入陷阱跨越與否,我們都應該高度重視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對于處于追趕中的經濟體,現代化發展之路就像是一場超長的馬拉松,即使在前半程成功度過體能極限點,在后半程如果不能咬緊牙關、保持節奏、盯緊目標,依然有掉隊的風險。任何觸動社會分歧乃至分裂的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我們錯失經濟發展的最佳機遇,而機會一旦失去,很難再有機會翻身。▲(作者是央視財經評論員)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