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人工耳蝸”院士不僅涉學術問題
    “人工耳蝸”院士不僅涉學術問題
    來源: 新京報 作者: 時間:2014-01-03 08:29

      王正敏院士團隊被指“自主研發”人工耳蝸實為仿制。若屬實,則涉嫌侵吞國家資產。上市公司亦牽涉其中,證監會應依法調查。

      之前,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其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造假一事,在1月2日中央電視臺的跟蹤報道之后,迅速升級為股市丑聞。上市公司海南海藥因卷入其中,當天盤中跌停,并在下午2點后申請臨時停牌。

      據舉報,王正敏曾用發刊詞等冒充學術論文,以及用一稿多投、拆書為文的方式,“虛報”學術成果,作為申報院士的資本。而王院士領導的團隊研發的所謂“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人工耳蝸,其實是對外國樣機拆機、破解后的“反向工程”。其團隊卻以各種名義申報國家項目,僅2012年就獲經費4000多萬。之后,這一技術專利又被轉讓給上海力聲特公司。而上市公司海南海藥正是上海力聲特的實際控制人,所以不得不宣布當天停牌。

      首先,通過學術造假,騙取國家經費,本身就符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詐騙罪”的犯罪構成。但中國學術界卻鮮有因此受到刑事追究的。

      而這次,王院士領導的團隊內部已自認:所謂“自主研發”人工耳蝸為仿制外國樣機;該團隊卻據此獲取國家資金數以千萬計。若情節屬實,那就不是簡單的學術造假問題,而是涉嫌侵吞國家資產。國家教育部、中科院等相關方應重新審核王正敏的學術成果;如有必要,應作為刑事案件偵查,開創中國“黃禹錫案”的先例。

      其次,從股市治理的角度說,2009年海南海藥因定向增發募集資金投向人工耳蝸項目,受到市場追捧,股價也從2008年的9塊多飆升至最高30.74元。如今的曝光徹底動搖了其知識產權基礎,不排除被侵權的澳大利亞公司會訴訟維權。那么,海南海藥究竟是做了虛假陳述,還是不知情,成了事實上的受害者?這事關千萬投資者的利益,還是請證監會依法調查。同時,如果股民認為公司的虛假陳述已造成其投資受損,完全可以提起相關民事訴訟維權。

      學術造假若走出“象牙塔”走向股市,損害的客體也從學術共同體的學術榮譽,擴展到政府資金,乃至股市投資者的真金白銀。那么對其懲罰也不能再止于學術界內,而必須追究行政責任,乃至欺詐、股市虛假陳述的刑事責任。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