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中考改革“倒逼”教育均衡
    中考改革“倒逼”教育均衡
    來源: 京華時報 作者:姜泓冰 時間:2014-02-20 10:21

      作為教育適齡人口和優質教育資源兩集中的一線超大城市以及首都,北京的改革無疑更是舉足輕重,具有“風向標”意義。

      從教育部要求19個大城市小升初都要劃片免試就近入學,到北京市宣布高中名校取消擇校生、縮減特長生、名額分配比例擴大到30%等政策,不過短短數日,針對基礎教育招生改革的消息很密集,卻并不感覺突然。因為符合百姓的期盼與意愿,也因為從國家到地方的政策制定層面都已做了很長鋪墊。這些改革,更像是如約而至的承諾兌現。

      減負,緩解小學、初中到高中的“擇校”壓力,是這些年涉及基礎教育改革時,總會反復提及的話題,如今,甚至在代表國家最“高級”的改革綱領性文件里都要對這一現象提上一筆——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決定,具體細化到了規定“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的地步,徹底“破解擇校難題”,必定要有明確而切近的期限和能讓人普遍感受得到的變化了。作為教育適齡人口和優質教育資源兩集中的一線超大城市以及首都,北京的改革無疑更是舉足輕重,具有“風向標”意義。

      概括近期的教育領域改革,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倒逼”現象。一些優秀生源棄國內大學而爭投國外名校,倒逼國內大學和輿論界反思高教之弊,改革辦學和人才培養機制;高校嘗試自主招生、多元選拔的招生方式,牽動中學教育不再一味讓學生沉溺于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中;通過重點高校向農村生源傾斜的政策,來彌補整個基礎教育階段中西部和偏遠鄉村的薄弱不足;用高中更平均化的“名額分配”,來拉平初中辦學水平的高下影響,減少擇校現象;等等。

      “倒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改革的確進入了深水區,皆大歡喜式的新政漸少。要“啃掉”多年啃不動的硬骨頭,單靠基層操作者的自覺努力很難有足夠的動力。

      北京取消高中擇校生、更多實行優質高中“名額分配”的做法,最大意義,就是這樣的“倒逼”。實施了新方案,未必就會得到理想的結果,指標重新分配稍有不當,還可能滋生新的不公平,影響到一部分人群的利益。改革跟前,很可能還會有“魔高一丈”的權力尋租和腐敗機制,比如利用優質初中和一般初中學生各排一隊的政策,在最后階段將優質初中的中下等生轉學去站到另一類隊伍的頭排之類。只是,我們相信,這樣的方案,合乎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利益,對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減少盲目擇校現象,會有裨益。

      然而,“倒逼”仍是不得已而為的從權、應急辦法。教育資源的均衡化,絕不該是優質學校師資流動和生源的稀釋化,更不是“打土豪分田地”,而要靠扎扎實實地做好基礎工作,承認差異和層次的存在,以更科學的辦學、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和教育投入、資源分配制度,鼓勵和推動老師、校長們努力辦出適應不同學生群體、富有教育追求的好學校。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