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轉基因的事,請向公眾實話實說
    轉基因的事,請向公眾實話實說
    來源: 東方早報 作者:任大剛 時間:2014-03-18 15:12
      半年多以前,誰也不會料到,全國政協委員、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會卷進轉基因技術爭論,并且如此之深。
      
      3月2日,崔永元“先聲奪人”,公布了兩度赴美,花費100萬元拍攝的紀錄片《小崔考察轉基因》,引起不少關注。接著,他聲稱將在兩會上提交媒體不敢報道的《關于轉基因作物及相關問題的提案》,再次引起關注。而通過媒體,我們也知道了這份提案的主要內容:一是追農業部的責,二是要求對轉基因的科研投入進行審計,三是要求公布轉基因品種清單。
      
      兩會開始后,崔永元通過小組討論、接受記者采訪等方式,拋出一個又一個重磅問題:四省區轉基因作物泛濫成災,部委食堂是否吃轉基因原料加工的食品,部長管不了就請下臺,等等。掀起一波又一波輿論高潮。在這場爭論中,與崔永元纏斗了幾個月的另一個焦點人物方舟子這幾天也沒閑著。在此前起訴崔永元名譽侵權基礎上,來了一個“釜底抽薪”,舉報崔永元的公益基金涉嫌違規違法。然后提煉崔永元提案的要點,連發好幾條反駁的微博,并質問:“政協委員在提案里造謠,該當何罪?”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昨天則通過新聞發布會,隔空回應了崔永元的提案:轉基因食品管理是嚴格的、嚴謹的,對轉基因食品實行強制標識管理。韓長賦還透露,中國獲批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此外,韓長賦還現身說法,稱“我也吃轉基因原料加工的食品,具體來說就是豆油”。
      
      過去兩會關注的食品安全,話題多集中于假冒偽劣和產品質量,公眾一聽就能明白八九分。而今年兩會的食品安全話題完全不一樣,爭論雙方水火不容,劍拔弩張,誰也說服不了誰,公眾聽得如墜五里云霧。
      
      在中國,通常情況下如果是有爭議的話題,代表政府權威的有關部門出來講話,相關的爭論一般會平息,但轉基因技術領域卻很難,這是因為:
      
      首先,它是個科學問題,這就把大部分人的“發言權”剝奪了。在其作為科學問題的內部,又涉及其他一些學科知識,比如統計學,有人就撰文指出《小崔考察轉基因》使用的統計方法是錯誤的,又比如科學學,你得知道科學結論是怎樣做出來的。這又把一些了解轉基因技術是怎么回事的人“排除”出去了。它成了一個少數人說了算,卻涉及所有人,公眾極可能滿腹狐疑的領域。
      
      其次,它涉及利益之爭。比如種子公司的利益,科研人員的利益,國與國之間的利益。而利益之爭往往會使科學研究的真與假發生扭曲,讓公眾更不放心。
      
      再次,就是陰謀論。一些人科學素養欠缺,也缺乏商業和利益分析頭腦,但想象力比較豐富,這為陰謀論提供了廣泛的信眾。比如認為轉基因技術是一場種族滅絕陰謀,是白色人種消滅有色人種的計劃。諸如此類。
      
      這些基于科學、商業和陰謀等多角度產生的信眾,很難互相說服,爭論基本上是一片混戰。對此,唯一能夠確信的,是公共政策的決策者也必然在左右為難。
      
      站在中立立場上,現在的核心問題是,假如轉基因技術真能給我國(包括全世界)帶來巨大福利,就應投入人力物力研究和推廣。而“挺轉派”則應該用通俗易懂的科學道理,發布第三方權威報告,向“反轉派”解釋清楚,以贏得支持。須知,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最終需要公共政策配套,如果有相當多的人反對,“挺轉”事倍功半。同樣,假如轉基因技術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反轉派”也應該出示嚴謹的第三方權威報告,說明其危害,而不是擺出諸如漏洞百出的陰謀論之類,使高端的爭論淪落為互吐口水。
      
      而兩派之間要相互說服,其前提是,必須要有權威的科學論證程序和共同遵守的法律法規。有鑒于這一話題在民間爭論已久,在今年兩會上,實際已上升為“國是”,就不可再以民間人士的口水仗視之。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崔永元,應該從倡導和協助建立科學論證程序角度,將轉基因技術的問題納入到制度化思考的高度,以此方能平息爭論。而不是停留在與方舟子的對罵上,那樣必定徒耗氣力,毫無結果。
      
      實際上,隨著科技發展的專門化程度越來越高,公眾相應地能夠從字面理解的信息將越來越少,南轅北轍的爭論只會越來越多,轉基因技術就是其中一個生動例子。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者而言,如何支持和反對,方式與以前肯定大不一樣了。
      
      文/任大剛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