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別把“維權律師”當洪水猛獸
    別把“維權律師”當洪水猛獸
    來源: 環球時報 作者:盛 利 時間:2014-05-04 07:47

      筆者近日到河北某市調研,偶遇一律師去幫助村民打土地以租代征的官司。當筆者把這一信息告知市縣有關部門的陪同人員時,他們十分不悅,說有不少律師煽動農民與政府對抗,弄得項目推進困難,群眾工作不好做,地方官員無顏面,希望加強管理,云云。

      誠然,現實中確實有個別不良律師,他們或被境外敵對勢力收買,或為金錢迷惑雙眼,人格和法律良知淪喪,通過個別案例,把社會治理中基層的、局部的問題矛盾放大成全社會乃至執政黨的問題,煽風點火,令親者痛、仇者快,這從近年一些群體性事件背后揪出的“策劃者”可以得到印證。但這樣的律師“敗類”,占我國25萬律師大軍的比例畢竟微乎其微,絕大多數律師是忠誠于國家,忠誠于法律,忠誠于良知的。不能說律師在具體案件中,不論是非,沒有與地方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甚至幫助“民告官”,就是與政府作對,給官員難堪。而恰恰相反,律師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不管位高權重、貧賤低微,政府和官方應心存敬畏之心,經常反躬自省,在推項目時,自覺做到依法行政,在辦事情、做決策時,始終按照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只有這樣,縱使律師手持正義之劍在旁,也不必擔心被傷。

      當前,我國社會處于轉型、矛盾多發期,特別是一些地方在治理霧霾、大規模壓縮高污染、高能耗產能時,群眾利益訴求有多元復雜、日趨激烈之勢,加之一些地方官員習慣于高高在上,甚至與民爭利,導致群眾因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頻頻上訪,這顯然與建設法治中國的精神背道而馳。盡管許多地方政府使出十八般武藝勸訪,但“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觀念仍在一些訪民心中根深蒂固。河北群眾在土地權益受到侵害時,沒有群體性進京上訪或阻工對抗,而是尋求律師幫助,依法維權,完全符合孟建柱同志倡導“越是復雜疑難問題,越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探尋解決之道”之精神。這種理性和進步無疑值得肯定,當地政府和上級部門理應受到啟發,順勢而為,積極借助律師等第三方力量,引導群眾依法維權,幫助化解矛盾糾紛,而不應視律師幫助群眾維權為洪水猛獸。唯其如此,建設法治政府、和諧社會、平安中國才能凝聚更多正能量。▲(作者是中央機關法律工作者)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