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曝光疑似拐賣兒童需防誤傷
    曝光疑似拐賣兒童需防誤傷
    來源: 京華時報 作者:傅達林 時間:2014-05-07 08:27

      網絡信息“泥沙俱下”,缺乏審慎的愛心也易冒進,不加辨別的善意或可傷人。對每一個網民而言,這起“烏龍案”不是指摘與問責,而是一次理性的教導。

      “北京地鐵10號線漂亮寶寶被拐”的信息,由演員黃渤微博發布后被頻頻轉發,后經公安機關核查該信息不實,孩子系親生并非被拐。這則虛驚一場的“網事”,引發人們對個人微博發布疑似拐賣兒童話題的討論。

      從解救被拐兒童的善意出發,無論是對名人黃渤還是轉發的網友而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情不難理解,相信他們都是帶著這份愛心與善意,想通過網絡激發社會的正能量。倘若成功解救出被拐兒童,無疑是一則人人稱頌的網絡“佳話”;如今被查出信息失實,方引來一些非議。

      其實早在微博打拐、“隨手拍”現象出現之初,理性的人就告誡過微博發布此類信息的風險。法治社會,即便是再正當的目的亦需通過合法合理的手段實現,愛心也不例外。監督者基于公民的良知發布疑似拐賣兒童照片,雖出于公益目的,卻對當事人不公平。理由很簡單:人人都有不受懷疑的權利和尊嚴,何況這種懷疑尚無憑無據就被曝光在公眾面前。

      我們無意指責信息發布者和轉發者,尤其是在愛心缺失、公益不彰的背景下,個人憑借著微博、微信等“上帝賜予的禮物”,去保持一份善意的公心,彌足珍貴。只是網絡信息“泥沙俱下”,缺乏審慎的愛心也易冒進,不加辨別的善意或可傷人。我們都知道紙媒不能不加核查便刊登出類似的懷疑照片,但對個人微博卻缺乏這樣的自我審查,而名人微博就傳播影響力而言并不亞于紙媒。粉絲越多,意味著個人微博越具有公共屬性,發布關涉他人利害關系的信息就越應當慎重。

      在微信圈內,我也經常看到一些朋友發布求助信息,但幾乎不去關注。并非是我失去愛心,而是這樣的信息猶如無根的浮萍,根本不知是真是假。而我深知,這個時代人們原本脆弱的愛心,是經不起“欺騙”的。或許發布者、轉發者無意欺騙,但善意的謊言不僅聚不起社會的正能量,反倒容易招致“狼來了”的故事結局。

      還是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在微博上的辟謠說得好,“發現疑似被拐兒童可報警核查,請勿發布未經核實、來源可疑信息”。對每一個網民而言,這起“烏龍案”不是指摘與問責,而是一次理性的教導:你有權利懷疑任何人,但不應不加核查便當眾宣揚你的這種懷疑,因為你的權利邊界恰恰就是別人的權利所在。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