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拆遷騙補“產業化”更是權力自肥規模化
    拆遷騙補“產業化”更是權力自肥規模化
    來源: 紅網 作者:冬月禾 時間:2014-07-17 09:10
      原本是工業用地卻按住宅用地補償,因土地性質不同,3800多萬國有資產被侵吞。在湘桂鐵路擴能改造項目中,公職人員與被征收戶內外勾結騙取高額補償款,廣西柳江縣日前查處這一“窩案”,涉案金額近5000萬元,涉案人員24人,其中公職人員17人。(7月10日人民網)
      
      在征地拆遷中,老百姓賴以生存的房屋土地被占用,給予相應補償理所當然。盡管不時有“釘子戶”漫天要價現象,但總體來說,還是體現出了一分錢一分貨原則。然而這種局面,正慢慢遭受別有用心之法的侵襲。
      
      通過拆遷一夜暴富的例子并不少見,略帶一番坐地生財味道的“致富方式”讓人眼紅,也極大地挑逗著個別人的致富欲望。雖然此類偶然性的“發財商機”難以復制,但正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有辦法“快人一步”。
      
      筆者身邊就曾上演過此類案例。某一級公路正在勘察階段,測量技術人員田間地頭剛剛走過,就有人在普通農田里栽種上了果苗,力圖體現出土地的高價值屬性,期望他日正式征地拆遷時,能博得更多的補償款。這還只是常規手法,諸如更改用地性質、搶建違規建筑等方式更層出不窮,都為一次次“大發橫財”打下了基礎。套取拆遷補償,儼然走上了“產業化”道路。
      
      但回頭細想,之所以能形成拆遷騙補的“產業化”,恐怕還是離不開個別公職人員本身的因素。拆遷騙補,更多的都帶有違規屬性,比如建筑沒有“準生證”。按道理,這很難獲得相應補償。但這并難不倒“戶主”們。通過偽造資料、重金收買審核人員,騙補仍然一路綠燈。
      
      普通人可以搶建搶種,而掌握國土規劃第一手資料與把關大權的公職人員為何不可照做?于是個別公職人員也親身參與到了拆遷騙補中來,出現了“官員自己蓋房自己拆”怪事。“內賊”的加入,讓騙補“產業”愈加壯大。
      
      不管是普通人心懷不軌,還是“內賊”自導自演,在一致向錢看的道路上,核心始終是利益交換,既包含國家利益非法流入私人錢包,也包含私人利益轉向權力崗位。這暗中的利益涌動,托起了騙補“產業化”,更體現出權力自肥的規模化,而且騙補“產業化”有多“紅火”,權力自肥規模化就有多“壯觀”。
      
      如果說拆遷騙補“產業化”,損失的還主要是國家公共資源,那權力自肥規模化,讓為民服務機構淪為斂財道具,則直接污染了為政生態環境,損害政府公信力,情理不容。
      
      好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已成為權力運行之路上的最強音,相信通過加強對權力的監督,讓權力行使透明化、陽光化,騙補“產業”與權力自肥都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文/冬月禾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