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高校教師考核要回歸教育根本
    高校教師考核要回歸教育根本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胡樂樂 時間:2015-01-06 09:39

      “講好一門課能折算成幾篇論文?”“科研是自留地,教學是公家田”——據《中國青年報》1月5日報道,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周鼎近日在一篇《自白書》中痛陳了現在高校教學、科研、職稱評審中的種種弊病,戳中了高校“青椒”(青年教師)的痛點,引起了他們的強烈共鳴,也讓高校“教學和科研孰輕孰重”這個老問題又一次進入公眾視野。

      在大學里,教學和科研哪個更重要?如果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來看,答案顯然是不同的。例如,許多校領導和科研、人事處的處長肯定會說,當然是科研重要了,不然自己學校怎么與別的學校競爭?但教務處的處長和教師發展中心的主任則肯定會說教學重要,因為教書育人是學校的主要職責。對于教師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則在于他們自身的偏重。

      盡管如此,這個問題仍然不應成為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無解之題。大體說來,普通的教學型大學必須以教學為主、科研為輔,對教師的考核也應相應以教學為本位。而對于研究型和“教學—研究型”的“985工程”大學來說,則必須科研和教學齊頭并進,并匹配以教師分類管理制度。即少部分教師走“助教—講師—高級講師”的教學型職稱之路,絕大多數教師則走“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教學—科研型”職稱之路。

      這方面,英美兩國給我們一些啟示。在英國,大學給走教學型教師的基本待遇是比照“教學—科研型”教師確立的,二者差距不大。對于教學型教師,校方并不強制他們完成科研任務,他們只要安心地備好課、上好課,指導、督導好學生即可。對于“教學—科研型”教師,大學則更重視自由研究的氛圍和研究質量。基于基本年限,只要教學和科研等方面沒有大問題,一般都能逐步晉升職稱。同樣,在美國,不但相當多的教學型大學對教師沒有科研要求,研究型大學也并不以課題、期刊、出版社級別和成果的數量來評定教師科研水平。

      進一步說,大學不是純粹的科研機構,所以雖然大學是有科學研究的職能,但肯定不能讓教學淪為“雞肋”。如果我們的大學對教師的評價機制僵化到科研必須無條件第一,且導致眾多教師成天為課題、論文而焦頭爛額、心力交悴甚至鉤心斗角的時候,那么大學就必須回到原點,想想自己的職責究竟應該是什么。如果大學放棄了“以學生為本”的基本要求,違背了教學和教育的核心旨歸,那么大學就喪失了安身立命之本,甚至不能再稱為大學了。

      因此我們說,不同類型的大學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恰當地對待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切不可一窩蜂地在科研的泥潭中繼續深陷下去,荒廢了教學這一根本任務。

    (編輯:林婧)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