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讓官員的“拖延成本”再大些
    讓官員的“拖延成本”再大些
    來源: 京華時報 作者:舒天烈 時間:2015-12-08 11:16

      官員的拖延癥,其實是一種主動的拖延。說到底,就是怕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帶來問題、理順不了矛盾反而激化矛盾,不如“擊鼓傳花”,把問題拖成歷史問題。

      相當于100多個西湖大小的土地被閑置、兩個地級市就有2萬多套棚改新開工任務虛報“湊數”、數百億元財政資金趴在賬上成“瞌睡蟲”……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不少地方政府患上了“拖延癥”,懶政怠政問題觸目驚心。

      真是“拖延癥”嗎?恐怕未必。在大眾理解中,拖延癥患者至少會產生自責情緒、會有負罪感,還會不斷地自我否定、貶低,甚至產生焦慮癥、抑郁癥的癥狀。但在官員的拖延中,少的可能正是那么幾分糾結。1.27億元資金,在會簽環節“卡”了一個月,導致11個項目當年未能開工;涉及上億元資產處置的公文“旅行”了260天,才抵達國土局——看不出焦慮,看到的只有不負責任。

      官員的拖延癥,其實是一種主動的拖延。正因為能在拖延中得到好處、獲得收益,才把本應“馬上就辦”的事情束之高閣,本應“立即處理”的問題一拖再拖。比如,為什么會有大量土地被閑置?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不力、缺乏良好的拆遷方案、資金不到位等,都可能導致這一問題發生。說到底,就是怕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帶來問題、理順不了矛盾反而激化矛盾,不如“擊鼓傳花”,把問題拖成歷史問題。“只想當官不出力、只想攬功不擔責、只想謀權不舍利”,可謂真實寫照。

      要治官員拖延癥,還得增加拖延的成本。對于領導干部,最大的成本,可能就是自己靠年資、靠政績得到的職位了。不能讓不作為的官員,把“不貪不占也不干”當做護住烏紗帽的箴言。其實,今年7月中央就下發了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規定,目的就是要讓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要克服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也就是說,讓拖延沒有利益、讓不作為有了風險,才能真正讓官員趕緊行動起來。

      當然,一些拖延癥的出現,也與既有制度有關。比如財政資金成“睡錢”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地方拿到補貼資金,往往已是下半年甚至年底,當年無法執行,而地方財政早已保障了支出。資金數目不小,又不敢輕率處理,不能統籌使用,只好放在賬面上睡大覺。反過來想,對于這樣的情況,更需要領導干部抓住問題的關鍵,以主動作為、積極作為的精神狀態,去完善制度、推動解決。尤其是所謂的“上級”,更需要想想怎么更好地進行制度安排,而不是讓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按照心理學的解釋,拖延癥是因為害怕夜長夢多,所以進化過程中人們形成了為了眼前利益放棄長遠利益的傾向。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最長遠的利益不僅是一官半職,更是留得令名、實現價值,從這個角度看,更應該對拖延的不作為說“不”了。

    ?

    ?

    相關鏈接:

    巴西世界杯"拖延癥"爆發 貧民窟里黑幫橫行
    揭秘患有重度拖延癥的處女座的考試前夕
    職場關注:工作流行用“番茄鐘”對抗拖延癥

    ?

    (編輯:吳茜)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