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角山遺址全景圖。(官方供圖)
多方助推良渚申遺 申遺工作正穩步推進
去年是良渚遺址考古發現80周年,良渚文化考古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尤以良渚古城和外圍水利系統考古新發現為代表,良渚文化作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區域文明,其地位和意義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界的關注。與此同時,良渚申遺工作也正在穩步推進中。
2008年4月,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2012年召開的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會議上,國家文物局再次將良渚遺址再次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4年9月2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遺產地聯盟在良渚宣告成立,通過《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遺產地聯盟章程》,達成并發布《保護文化遺產良渚共識》。
2017年,在進一步開展規劃編制、上報申遺材料上報、遺產展示和檢測等申遺流程工作的基礎上,良渚遺址正式啟動“申遺”準備程序。3月28日,良渚遺址管理委員會向國家文物局上報良渚遺址申遺提名文件,標志著良渚遺址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正式進入申報流程。
申遺背后,有不少人在默默助推良渚申遺工作。文化遺產世界大會主席提姆?威特說:“良渚應走向世界”。2017年5月19日,姆 ? 威特先生專程考察良渚博物院,并圍繞如何在2018年9月召開的第四屆文化遺產世界大會期間,將良渚遺址作為重要案例,向全球文化遺產領域全面深入地宣傳推介良渚遺址文化價值。姆 ? 威特先生親自組織國際專家學者考察良渚遺址,專題討論良渚遺址的價值和保護情況,為良渚遺址申遺造勢助威。
作為了解良渚文化的“第一扇門”,良渚博物院從開館之初就實行免費參觀,這幾年,博物館主動走進周邊的區、學校、企業以村莊,開展良渚文化的公眾宣傳。開設了“第二課堂”,主動與周邊中小學對接,設置以興趣為主的課程、活動項目、互動游戲。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深受大家歡迎。特別是近幾年來,良渚博物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北大中學生考古暑期課堂”已成為博物館一個重要的社會教育品牌,每年都能吸引2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中學生參加,有力有效地傳播了良渚文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