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話年俗 品年味:海口怎樣過年最復古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作者:徐慧 高小虎 時間:2011-02-17 15:00:11 星期四

      春節至元宵,海口民俗多多。每一個民俗猶如一個映照文化與市民美好心愿的鏡子,傳遞著千百年不變的美好情感。

      在海口,怎樣度過春節至元宵節這段日子才更民俗,更有味?記者專訪著名海南民俗專家、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副教授焦勇勤為記者解讀原汁原味的海南民俗。

      年前

      掃塵迎新春 祭灶盼豐年

      春節之前,是勤勞的海南女性的忙碌時節。“掃塵”是每戶人家必做的事情。掃塵一般從農歷12月23前后到大年30。

      掃塵的用具可是有講究,竹枝最好,退一步即便用掃把,也要是全新的。一番忙活之后,家具、床鋪、酒杯、茶壺煥然一新。勤勞智慧的海南人民將“掃塵”的儀式編進了朗朗上口的諺語。諺語有云:“臘月二十五,掃屋撣塵土”;“臘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臘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臘月二十九,臟物都搬走”。

      農歷12月24,家家戶戶為“灶君”送行。備酒及水果、換香爐,修灶臺,市民借助這種儀式表達一年豐衣足食的期盼。

      除夕

      “五牲”敬先人 守歲盼福來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四,家家戶戶燈籠高掛,一到夜晚,大紅燈籠亮滿椰城。此民俗名為“發燈”,取“發財添丁”之意。

      中國人重孝道,春節祭祖時必不可少。除夕這一天,男女老少沐浴換新衣,擺祭品祭奠祖先。海口地區的祭品必有雞、魚、豬,羊山地區的供桌上會有羊。更講究一點的人家會牛、羊、豬、狗、雞“五牲”俱全。

      祭祖完畢,圍爐守歲。這一夜,海口、文昌家家戶戶的飯桌上,必有一味菜品———文昌雞。諺語稱之為“無雞不過年,過年吃雞香”。除夕之夜,海口無眠。大紅的燈籠點綴椰城,喜慶的鞭炮此起彼伏。意在“迎春納福”。

      年后

      拜年送祝福 甜食表心愿

      正月初一,走在海口的大街上,人人新衣新褲,一見面滿口的吉利話讓朋友、熟人之間喜上眉梢。小孩子最快樂,大大小小的紅包裝進了小口袋。這一天,即便再粗魯的人,見面也只講吉利話。這一天在海口,罵人、爭吵、殺生、挑水、掃地、討債都是不合時宜的。正月里,拜年時,各家準備的待客水果都是有講究的。甘蔗、柑橘等甜果取義“家庭甜美”。

      初二,女兒回娘家。女婿上門可是件大事。岳父岳母不僅要設宴款待,而且還要用紅紙包糖果、甜饃等食物給女兒做“迎路”。

      初三,海口市民習慣做甜饃,煮甜糯米飯。吃甜食,圖一年甜到底,少坎坷災難。

      初五這天,念舊的市民會祭祀土神。這一天不耕地、不動土、不掃地。

      初七,上午祭拜、懷念祖先,祈求子孫平安。這一天不干重活,家家的飯桌上,粉絲、面條唱主角,寓意人生“福壽綿長”。

      初九,傳說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凌晨一點鐘,以清茶、素果祭祀之。當天飯桌上葷菜不見蹤影。

      元宵

      換花覓姻緣 摘青求得子

      說起元宵節,在海口最有名的莫過于換花節。萬千男女以花為媒,暢快游玩,傳遞祝福與情意。實際上在海口,元宵節的精彩民俗多多。

      元宵節賞燈已經成為海口市民的習慣。在海口,最受喜歡的莫過于走馬燈。燈分多面,分別印有“騎馬”、“撐油傘”、“放銃”、“打鑼”等畫像。取來火燭,點亮走馬燈。騰騰熱氣在燈內聚集,形成了走馬燈旋轉的動力。紙燈旋轉,燈上的圖案便“活”了。

      在文昌、瓊海、萬寧一代的農村流行元宵放天燈。皎皎明月下,盞盞天燈飄飛在天空。有些人家還將煙花綁在天燈上。騰空而起的天燈伴著五彩斑斕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著美麗的光芒,傳遞著美好的祝福。不過要提醒市民的是為了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海口市區禁放天燈。

      在古代,元宵夜,滿城婦女夜“摘青”。平日里,威嚴得令市井小民望而生畏的官衙門口,婦女們大搖大擺地折取榕樹枝,官家此時絕不追究。摘青的目的是祈求早生貴子。孩子們則圍著衙門門前的大石頭獅子嬉戲,撫摸石獅,沾一沾官府的威嚴之氣,扶正祛邪,祈求一年平安。

      在古代,每到夜晚,府城就會城門緊閉,實施宵禁。元宵夜卻是例外。這一夜,城門大開,周圍十里八鄉的人都入城游玩。城中設立鰲山,祈求一年的五谷豐登,生活和美。

      相關鏈接

      海南黎苗年俗

      海南島上,漢黎苗各族一家親,節慶民俗卻各有特色。民俗專家焦勇勤帶市民走進黎苗族的春節、元宵節,體味別樣的民俗風情。

      黎族:粽子祭祖先 行獵捕魚忙

      黎話講春節稱之為“仗”,其民俗與漢族大同小異,不過也有獨特之處,體現出海南文化的多樣性、包容性。在黎鄉,初一上午有些黎族村莊會閉門不出。谷倉、牛欄、豬欄、雞舍、果樹上掛上粽子。河邊、水井邊,這一天會堆滿村民送來的銅錢與年糕。有些村子還會聚集全村男人上山狩獵。

      正月十五是黎族的小年。當天,黎族人民會用粽子祭祀祖先。男人上山行獵,女人下河捕魚。

      苗族:踩花山樂開懷 吃齋節禁食豬肉

      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九是海南苗族的花山節。“花山場”上,男女老少“踩花山”忙。場內,一藍一紅兩根幾十米高的花竿高高矗立。花竿頂端,花束彩旗迎風而舞。苗族鄉親爬花竿、斗牛、跳蘆笙舞,玩得不亦樂乎。

      農歷初三是海南苗族的吃齋節。苗族人上山祭拜之后,十五天內不食用豬肉。

    (編輯:謝軍輝)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