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南海風云
    革命英烈 忠骨難覓——王文明身后難解之謎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陳成智 時間:2011-06-29 15:32:53 星期三

      “當時找到了紅軍操場的大致位置,但母瑞山的地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四處荒草叢生,已經找不到司令臺,也找不到大榕樹。”陳錦愛說,大家分析地貌發生巨變是因為1932年國民黨警衛旅長陳漢光部隊進山“圍剿”時放火燒山所致。

      第一次尋找無功而返。據說當時尋找遺體的工作隊因此受到樂會縣政府嚴厲批評。

      時隔不久,在樂會縣副縣長何子觀帶領下,又一個尋找遺體的小組來到母瑞山。這一次,工作隊在無法確認司令臺的情況下,甚至挖了幾個可能的地方,同樣一無所獲。此后,樂會縣還組織了一次查找,仍無果而返。

      于是,今天瓊海嘉積的“文明園”,只有王文明的衣冠冢,供后人瞻仰。

      遺照散失戰火中

      對這樣一位早期革命家,遺體找不到,已十分遺憾。照片再沒有,就更顯難堪。

      然而,王文明的確沒有照片傳世。如今各出版物、各媒體采用的王文明“照片”,實際是依據王文明之子王祥66歲時的畫像所制。這其中,又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陳錦愛透露,1986年,為了尋找王文明照片,當時的瓊海縣黨史部門,曾圍繞王文明學習和工作過的一些學校,以及發表過作品的一些刊物,遠赴上海、南京、廣州及本地多所高校及黨史部門,試圖找到王文明照片,全無蹤跡。

      “據老同志回憶,王文明逝世后,主持他后事的是瓊崖蘇維埃政府秘書長羅文淹,為了留住革命家照片,派了兩名交通員潛入嘉積,請了攝影師上山拍照。當時還是冬天,山上天氣寒冷,因此王文明遺體保存完好。”陳錦愛說,拍照后洗了兩張,特委留了一張,另一張由王文明之妻邢慧學保存。

      遺憾的是,由于戰爭等原因,兩張照片,一張都沒有傳世。

      要加大宣傳,讓更多的后人知道王文明的革命功績,沒有照片怎么辦?縣黨史部門想到,王文明之子王祥仍在世,和王文明長得很像,只是精神不是太好,難以配合長時間的畫像。于是,領導派黨史辦干部崔修健給王祥拍了張照片,再請一流畫師據此畫像!

      畫師陳天民領命為王文明畫像。不過說實話,干這活兒,真有點為難畫師:王文明逝世時36歲,正是青年;拍照時王祥已66歲,垂垂老矣。照著一位老年人的照片,愣要畫個青年臉,用海南話說,還真是“考師傅”!

      畫像一稿出來后,有關部門在嘉積組織座談會,向一些見過王文明的老同志征求意見,大家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文明比這瘦!”其后,歷經數次細致修改后基本定稿。

      畫像是出來了,可這畫像到底像不像王文明,像的程度有多少?黨史部門心里依舊沒底,于是拿著畫像,找到了曾是王文明親密戰友的王植三。

      “他一看到畫像就叫出聲來:‘你們怎么找到文明的照片的?’”陳錦愛回憶多年前這樁往事時,表情生動,似乎此事就發生在昨日。

      有了王植三的這一叫,王文明“照片”算是“達標”了。“照片”正式啟用,成為宣傳王文明的有效輔助形式。

      其實,軀殼早滅,忠骨難覓,照片不存,完全無損于王文明的不朽。他活在家鄉父老的心中,活在光輝燦爛的瓊崖革命史中。

      正是:青山處處埋忠骨,瓊崖誰人不識君。

    (編輯:謝軍輝)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