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
實習難找,因學制短而難以兼顧
“專業碩士的培養一定要與企業相結合,直接服務于企業生產。”張建勛表示,除了邀請企業技術人員授課,學院還要求工程碩士必須有半年左右的實習。劉峰也說,自己的畢業論文必須附上生產實踐報告,方能進行答辯。
林巧欣的師兄師姐們已在新學期奔赴各自的實習崗位,據林巧欣介紹,研一時,他們會在學院主辦的雜志、行政辦公室等進行實踐。研二時就將開始校外實習。畢業前,還需要進行實踐成果展示。
但對于專業碩士而言,實習機會不太容易得到。鄭嵩說:“培養計劃中有半年至一年的企業實習,但沒有學分。不少實驗室甚至并不愿意接收實習生。”張建勛也坦言:“現在很多企業并不愿接收實習生。所以學校要求帶工程碩士的老師一定要有課題和科研項目,與企業有聯系,能讓學生去企業實習。”
學制只有兩年,卻要安排半年至一年的實踐,這讓專業碩士很難同時兼顧課程和實習。“有的學生并沒有真的去實習,弄個假的實習證明,寫個假的實習報告,老師也只好睜只眼閉只眼,只要能畢業就行。”因此,張建勛建議把實習安排在兩年以后,延長實習時間:“比如一年的見習期,企業給學生付一定的報酬。這樣,就能保證課程學習和實踐均能落到實處。”
就業
用人單位尚未注意二者區別,找工作影響不大
西安交大2009級材料工程專業碩士鄭玲芳現在是三一起重機公司工藝部職員,研二時她曾在一家企業的工藝部實習。“實習經歷對我較快進入角色很有幫助。”鄭玲芳說。
她的同班同學賈朋剛現在是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研究所的助理工程師。賈朋剛說,公司研究所與事業單位研究所區別很大,“不是為了發表論文,而是與工程實際相聯系。”因此,他對自己當初被調劑到工程碩士還感到慶幸。
盡管曾經擔心就業時會受到歧視,但鄭玲芳發現,“真正在找工作的時候,用人單位不怎么看,也區分不出”。他們全班的47名同學不僅全部就業,并且單位都還不錯。張建勛也承認:“用人單位之所以不注重是專業碩士還是學術碩士,那是因為還沒注意到這個問題。”
在劉峰看來,雖然工科相對容易就業,但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一樣,學校、專業背景、個人能力與意向地區,才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注: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學生姓名為化名。)(楊彥邊曉璇)
?
相關鏈接
“最老碩士”57歲研究生還想繼續學下去(圖)
2012年碩士研究生考試明起報名 “醬油黨”變少
分享: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專業碩士考研經驗談
?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