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放在‘黑’幼兒園總比放在工地強”
——南寧農民工子女學前教育窘境調查
10月11日清早,在潮熱的晨霧中,廣西南寧市萬秀村逼仄的巷道里,擠滿了搭載著孩子的電單車。這里是全市最大的城中村,居住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
記者在蜘蛛網般的小巷中穿行,尋訪民辦幼兒園,巷口賣早餐的小販犯難地回答:“附近的幼兒園,一抓一大把,你找哪一個?”
記者隨著電單車流擠到一家沒有掛牌的幼兒園門前,只見小小的院落里放著一個落滿灰塵的滑梯玩具,一個留著平頭的年輕爸爸正從電單車后座上抱下孩子。他告訴記者:“這里的條件你也看到了,就這樣啦!正規的公家幼兒園咱上不起,但把孩子放在‘黑’幼兒園總比放在工地強!我上工的地方離這里近,圖個方便實惠。”
這樣的幼兒園不僅是大量藏身城中村或城鄉接合部的民辦幼兒園的縮影,更承擔著絕大部分農民工子女的學前教育重任。據統計,2009年廣西共有5053所幼兒園,其中公辦幼兒園604所,僅占12%。2009年,南寧市人大法制委員會曾組織人員對部分縣區進行實地考察,結果發現有4個城區無證民辦幼兒園的數量占民辦幼兒園總數的50%以上,其中有兩個城區甚至高達70%。
面對公辦幼兒園“稀缺化”、優質資源“特權化”、收費“貴族化”的情況,學前教育給不少“黑戶”幼兒園留足了生存空間。
“黑”幼兒園:“一個月收費500元,別嫌貴,價格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萬秀村周邊滿布喧鬧的建筑工地、菜市場。在兩幢正在施工的高層建筑物中間,有一個小院落,低矮的小鐵門旁掛著牌子:五色花幼兒園。
年約40歲的韋園長向記者介紹說,幼兒園共有150個孩子,分為大中小班、學前班、小小班。在廚房旁邊的辦公室里,一張大桌子就是校長和老師的辦公桌,桌上的玻璃下壓著收費事項標準。
每個月的收費,包括教育費70元、保育費80元、伙食費100元、生活用品45元~50元,學習用品30元~45元,課本費從20元、55元到250元不等,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收費不一,另外加上保險費,合計下來一個月有六七百元的,也有500多元的。
“一個月收費500元,別嫌貴,價格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在南寧,除了我們這樣的幼兒園,你能找著月均收費低于1000元的公立幼兒園嗎?我們除了孩子的開支,還要交水電費、房租、教師工資,利潤已經很薄了。”韋園長說,“這里的幼兒園很多,競爭壓力還是很大的。”
五色花幼兒園不遠處就掛著友愛幼兒園招生的紅條幅,上面寫著前50名免費贈送書包。
“這里的孩子大都是小商販、農民工的孩子。”友愛幼兒園教師王曉燕6月份剛到這里,園長不在的時候由她負責。“老師一個月工資也就千把塊錢,所以園里老師的流動性還是挺大的。”
在南寧市秀廂大道一個城中村中的小搖籃幼兒園里,共有9個老師,200個孩子,每個班只有一名老師。進入幼兒園,兩三米寬的走道里,排列著四五個滑梯類玩耍器械。小朋友從滑梯上滑下來,小腿直接就踢到了墻根兒。
“兩歲半以下分在小小班,收費第一個月需要學費、電子證件信息費等費用共500元,以后就每月300元。”該園的老師李雅介紹。
當問到對孩子的安全問題如何保障時,一個穿著黑色連衣裙站在門口迎接孩子的老師警惕地盯著記者。
家長:明知是“黑”幼兒園,但“沒有別的辦法”
騎自行車來小搖籃幼兒園接兒子的莫媽媽說:“我在客利隆超市工作,孩子讀小班,每月交500多元。我比較過其它幼兒園,這里算是便宜很多了。”
羅爺爺來幼兒園接孫子,說起這里的伙食,搖頭直笑:“一個月百把塊的伙食費,一天才三塊多錢,能有啥吃?”
在廣西某高校負責宿舍后勤工作的李雪花曾為女兒的入園問題奔波過一陣,月收入只有700元的她,問了好幾家公立幼兒園,每學期動輒六七千元的收費讓她打消了送孩子上正規幼兒園的念頭,而且公立園普遍招生名額有限,往往攢足了錢還得四處托關系。最終,李雪花無奈地妥協:“正規的幼兒園上不起,只能上‘黑’幼兒園。”
正因為如此,很多家長明知道是“黑”幼兒園,卻仍然選擇和“黑”幼兒園站在同一陣營,“沒有別的辦法”成了這些家長說得最多的話。一位年輕媽媽一邊指著小搖籃幼兒園里的簡陋設施嘆氣:“這里就幾個玩具器械,不好玩又不安全。可是不把孩子送這里,其它公立幼兒園那么貴,哪里敢想。”
政府部門:扶持、引導、規范
近年來,“黑”幼兒園因為校車安全、飲食衛生、教師素質等方面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如果都關了,眾多的農民工子弟將何處入園?
廣西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沈有祿教授說:“選擇‘黑’幼兒園,那是低收入者把孩子的安全系數放在了最低位,一旦發生火災等危險,家長們將承受巨大的痛苦。”
沈教授認為,雖然一些收費較低、沒有辦園許可證的幼兒園暫時滿足了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入園需求,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需要使其合法化、規范化。
沈有祿表示,可以通過中央、省級政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將那些位于城鄉接合部的農民工子弟的學前教育納入規劃,應該興建、擴建幼兒園,平衡教育資源;同時可以選擇將鄉村、城市中因布局調整、校舍合并空閑出來的校舍資源騰挪出來資助支持幼兒園教育,農村小學或教學點增設學前班或幼兒園也是有益之舉。
今年3月,廣西專門下發《關于當前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城鎮幼兒園建設要充分考慮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需求。
3月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將建立學前教育服務體系,包括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未來十年廣西新增教育經費要向學前教育傾斜,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優先保障留守兒童入園。
有不少孩子在“黑”幼兒園上學的家長表示,希望這些措施能改善當前“公辦少,民辦弱;城市擠、農村缺”的學前教育現狀。(記者龐慧敏 本報實習生 璩卉慧)
(工人日報)
(編輯:實習生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