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志愿者在集裝箱里輔導打工子弟(組圖)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  時間:2011-10-18 15:28:01

      每間集裝箱教室提供不同的課程。

      志愿者們正輔導孩子們做功課。

      文/片 本報記者 龔海寄托打工子弟夢想的是十幾個被漆得五顏六色的集裝箱,它們被安放在打工子弟愛心會(簡稱CMC)在北京東北郊黑橋村建造的社區里。

      它們也是村子里唯一的亮色。圍繞著社區,是綿延開來的灰色低矮樓房和簡易板房,露天的煤場不斷地向遠處揚塵。

      成片的烏鴉在黃昏的樹杈上亂飛時,孩子們正在集裝箱里享受每天的最美時光。從下午4點半開始的兩個小時里,他們在這兒安心地做作業并進行課外活動,志愿者將給予他們足夠耐心和細致的輔導和照看。

      這個面向打工子弟開放的項目,創意和行動一樣大膽,CMC的工作人員解釋,有過前車之鑒,“這樣做只是為了方便和我們的服務人群在一起,他們搬遷,我們也搬遷?!?/font>

      打工子弟走到哪里,集裝箱運到哪里

      這里是北京東五環外的黑橋村,一個被鐵路環線包圍著的村子,有約40000名流動人口。一切自成一體,而北京郊區并不缺乏這樣的打工者聚集區。

      CMC的黑橋社區中心就建在黑橋村的邊緣,遠離了喧鬧的露天市場。社區中心由十幾個集裝箱搭建而成,表面被刷上各種艷麗的顏色,以區分功能。

      這一切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是CMC的創始人何樂(JonathanHursh)想到了這個辦法。何樂是美國人,也是個中國通,他在2003年來到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中文,之后一直定居北京。他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更重要的是,他深知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是大勢所趨。

      2006年,何樂跟朋友路過一個叫大望京的地方,在繁忙的馬路旁邊,他看到好多農民工的孩子在玩垃圾,胡亂穿越馬路,還有的在路邊寫作業。他覺得這些孩子需要幫助,至少在下午3點半放學后、七八點父母回家前,有人能照看他們,輔導他們的功課,還能教授一些知識。

      于是,服務打工子弟的CMC在2006年成立了。那時,何樂在大望京租了一處行將廢棄的舊房子,他帶著志愿者將房子重新刷漆,鋪上地磚,花了6個月的時間建成了CMC的第一個社區中心,讓那些在馬路邊寫作業的孩子可以安心地在里面學習和玩耍。

      2009年,大望京拆遷,社區中心連帶周圍的農民工居所遭到強制拆遷,要為新建商場騰地,CMC的前期投入當即化為烏有。

      后來在籌建黑橋社區中心時,何樂提出用集裝箱來替代傳統的房子,這樣“一旦城市規劃需要拆遷,我們只要跟隨拆遷戶把集裝箱運走就可以了,打工子弟走到哪里,集裝箱運到哪里?!?/font>

    (編輯:實習生田倩)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