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宋慶齡雕像風波:廣州美院欲通過法律解決糾紛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  時間:2011-11-09 09:42:21

    廣州美院的原作1:1稿

    河南鄭州的雕像施工現場

      林國耀評價河南“宋慶齡雕像”:

      一、藝術造型

      1、具體造型存在很多問題:眼睛的瞳孔高光面積過大,以致眼睛缺乏神采,像是白內障;下眼瞼過腫;鼻梁扁平;嘴唇缺乏立體感,只有單薄的線的感覺;腮與下巴結構脫節;發際死板,缺乏頭發的體積感與蓬松感。

      2、整體造型不夠飽滿、圓潤,大都是生硬、匠氣的表面模仿,缺乏生動的美感,沒有體現出原作所具有的優雅、慈祥、美麗的形象特點。

      二、石雕工藝

      石雕工藝粗糙,結構含糊,接縫處出現下凹現象,導致雕像面部輪廓線變形扭曲,沒有大雕塑輪廓線所應有的線條張力,反而感覺人物有面部松弛、面生橫肉之感,嚴重影響了雕塑美感。

      7日下午,羊城晚報記者走訪了“宋慶齡藝術雕像”創作團隊核心成員、廣州美院雕塑系主任林國耀。說起引起社會熱議的宋慶齡雕像,林國耀苦笑說:“現在很為難,不知道該不該承認這件作品———不承認吧,始終是自己的作品;承認吧,質量如此不好……”他表示將通過法律訴訟解決此問題。

      前期雙方滿意

      后期出現分歧

      林國耀說,一年前,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要做一尊宋慶齡雕塑,于是他找到了最擅長此類題材創作的廣州美院老院長梁明誠先生來做,雙方幾經考察、見面,2010年7月簽訂了合約。“我們根據甲方提出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藝術理想,提出了方案,對方對該創作方案也是滿意的;此外,此類大型公共雕塑還牽涉到施工問題,我們也提供了技術咨詢,因為這件作品需要石頭一塊一塊拼裝起來,這一技術不過關的話,整個效果是做不好的。”

      “我們的方案中,主體雕塑宋慶齡半身像下面是百合花,這些百合花代表青少年,這也符合宋慶齡的身份,她一貫關心青少年成長。我們在泥稿創作過程中一共做了三稿———小稿、中稿以及1:1的大稿,最終定稿的效果,雙方都很滿意。”林國耀說,最初建議雕塑15米高,最后商定是24米。當時考慮這件作品是在廣場上,中間挖空做會議室,把這個雕塑利用起來,因為國外也有把大型雕塑做成博物館的經驗。

      林國耀說,在后期選擇加工、放大時雙方出現了分歧。“我們推薦了有藝術加工資質和經驗的施工單位來做,但此時甲方突然說不需要藝術家來做了,直接叫打石頭的工廠來做,甚至不惜將創作者排除在外,我們無法參與石雕的藝術監制工作,這是我們一直無法理解的地方,也是最終導致合作破裂的原因。實際上,一旦離開藝術家的監制,雕塑就會走樣。從照片上來看,河南那件雕塑的眼睛、線條、頭發都沒有處理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自行放大制作

      未達藝術效果

      林國耀接著說,“我們是創作方,但同時,我們也是監制方,我們要求施工應該有保險系數,因為做得不好會被臭罵的。這樣大型的公共雕塑,今天到了這一步,作者都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按照合同,本來要求今年10月要完成的。但他們只是拿了一個1:5的創作稿,讓福建惠安一家石材廠拿作比對,然后放大5倍。這是不行的,得1:1放大才行。現在1:1的稿子還在梁明誠老師那里。我們曾告訴他們,一定要按照藝術規律加工,否則就達不到藝術效果。現在他們連接縫都沒有接好,技術、藝術都沒有達到相關要求。”林國耀說。

      據林國耀介紹,4月份,就在雙方為選擇石材加工方發生分歧的時候,河南宋慶齡基金會發來一個傳真“工作聯系函”,單方面提出解除雕塑承攬合同,只用之前已運至福建的1:5泥稿直接進行放大和石雕加工。“1953年成立雕塑系至今,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從那之后,我們也就不再參與后面的工作了。”

      創作者很生氣

      宋基會拒采訪

      單方面把名字由“宋慶齡”改為“黃河女兒”,會不會牽涉到版權方面的問題?對此,林國耀說,很明顯,該雕像大的形態和尺寸都沒有變化,所以這個版權一定是廣美的。“他們要雕塑的就是宋慶齡雕像,所有合同、協商、會議記錄等資料,都說的是宋慶齡雕像,這是不可能否認的。”

      林國耀說,創作者梁老師原來對這件作品抱有很大的希望,期待這是一件傳世之作。“由于不尊重藝術家,不遵守藝術規律,結果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梁老師非常非常生氣!”

      會不會存在著這樣的可能:廣美雕塑系的雕塑家說作品不好,但另外有人說好?林國耀說,好不好,專家自然有一個共識,只要不昧著良心說話即可。

      “現在很為難,不知道該不該承認這件作品———不承認吧,始終是自己的作品;承認吧,質量如此不好……”林國耀苦笑說:“現在我們決定要打官司,要搞清楚他們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么?”

      7日,記者嘗試就雕像工程資金來源、工程是商業還是公益、雕像設計與廣美方案有何關系、單方面取消合同的原因等網友關注的問題采訪河南宋慶齡基金會,但記者剛表明意圖,河南宋基會秘書長張悍東便短信回復稱:“對不起,目前我這里不接受任何采訪,請諒解。”他拒絕提供其他負責人的聯系方式,也拒絕接收記者的采訪提綱。

      張演欽、林世寧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