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難買、逃逼婚、沒面子、花費高、路途累……
春節回家過年竟成了他們“幸福”的煩惱
春節臨近,回家的人歸心似箭,城市里的“恐歸族”也開始了年底的糾結。日前,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對北京、上海、廣州等6大城市的人群進行過年回家調查,結果顯示,有近70%的受訪者表示“為春節回家而煩惱”。
昨日,記者發起了相關調查,截至17:00,認為“在外混得不好回家沒面子”、“害怕被逼婚”的網友,占到了30%。
回家像真實版人在囧途
昨天一早,李峰收到了同事@給他的民政部關于春節回家的調查問卷,他快速瀏覽后,又轉發給了3個山東同鄉,并發表評論:“每次回家就像演一場現實版的‘人在囧途’。”
28歲的李鋒是山東濟寧人,大學畢業后在重慶石橋鋪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上班,“盡管春節回家很累,但每年都得回去,算了父母一個心愿”。李鋒說,他跟很多人一樣,“路程太麻煩,假期太短”讓他對春節回家產生了恐懼感。
“春節放假7天,機票太貴,我只能坐火車了。即使路途順利,往返也需要3天時間。”而今年春節,李鋒沒有買到直達票,他回家還得走條“曲線返鄉”路:先乘24個小時火車到濟南,再轉乘3個小時的汽車才能到家。
后天上午,李鋒就將啟程回家了,目前他最擔心的是抵達濟南后能否順利搭上回濟寧的汽車。“就算一切順利,在家也只能待4天,往返折騰比上班還累!”李峰說,與第一年歸心似箭返鄉心情不同,經過幾次折騰后,他也成了“恐歸族”。
害怕攀比,他成了恐歸族
令袁明華(化名)不想回家的原因很直接:在外打拼不如意,過年回家難免沒面子。“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其實這首歌只能是唱唱,真要沒錢,哪好意思回家過年?”28歲的袁明華老家在四川眉山,回家對他而言并不難,每天有多班由重慶到成都的動車。
今年,在重慶打拼了7年的袁明華卻主動提出讓自己“被加班”。“我2005年大學畢業后,一直在一家民營醫院做計算機系統管理,年前剛漲工資,但也才3800元。”袁明華算了筆賬:除去房租、新房月供、水電費、通訊費和伙食費等開銷外,自己每月剩余不足1000元,如果過年回家,他就必須給家里長輩、晚輩表示表示,“父母每人最少500元,還有好幾個侄兒侄女的壓歲錢,回來還得給同事帶土特產,回一趟家基本上要花光一年的積蓄。”
“此外,過年老同學們都回家了,大家在外打拼多年,難免會有一番比較。”袁明華覺得,網上流傳的那首《恐聚族之歌》唱得很真實,“你有車,他有房,都來比一比”。
逃避逼婚,她放棄回家
“被‘逼婚’了幾年,今年總算可以不回家,順利躲掉家庭‘圍攻’了。”31歲的劉瑩是石家莊人,在重慶工作了8年時間,工作穩定收入可觀。但她說,今年是自己第一次不回家過年。
“跟我差不多年齡的同學、朋友都已經結婚了,平時不覺得,但過年回家聚會,親友們在一起時,我就是大家攻擊的目標。”劉瑩說,每年回家,“早點結婚”這四個字就一直被母親掛在嘴邊,去年在母親同事的安排下,還與一個同樣在重慶工作的石家莊老鄉相了親,但結果并不理想。
今年過年,仍然單身的劉瑩和幾個朋友一起約好去香港過年,“同行的朋友也都是單身,我不想過年過得累。”
娃兒沒考好,他沒臉回家
說起春節回家,30歲的羅隕恒也有點“恐歸”,原因則是因為兒子的成績。羅隕恒是名數學教師,兒子今年10歲,讀小學五年級,“我們家是個教師大家庭,每年過年聚會,難免被問及孩子的學習成績。”讓羅隕恒有些郁悶的是,乖巧懂事的兒子偏偏就是學習成績不很好。“去年回家,兒子成績也是沒考好,每次大家聊天我就郁悶一次,其實每次談到這個話題,孩子心里也會不舒服。”
41歲的劉學勇則說,過年回家是個復雜的事情,正是因為這種“復雜”,他已經連續3年沒有回家過年了。劉學勇的老家在陜西陽曲農村,“老家風沙大,氣候不好,加上農村生活條件簡陋,洗澡上廁所都不方便,老婆和孩子受不了,沒幾天就嚷嚷著要回重慶。”劉學勇說,妻子和孩子難以適應老家的環境,讓他覺得春節回家是件左右為難的事。
調查>
六大城市,
近7成受訪者恐歸
日前,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對北京、上海、廣州等6大城市的人群進行過年回家的調查。該調查顯示,有近70%的受訪者表示“為春節回家而煩惱”,煩惱因素集中在車票、人情消費壓力、路途遙遠等方面。
其中,因春運車票難買等交通因素占了83%;“假期太短,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時間太短”占了73%;春節消費壓力大因素占71%;家庭或情感因素占35%。
對此,記者昨天也進行了相關調查,對“恐歸”原因設置了五個答案:A、在外混得不好,無法衣錦還鄉,回家沒面子;B、春運路程太折騰人,假期太短;C、回家人情消費壓力大,撐不起這么大開銷;D、至今單身,害怕回家被“逼問”;E、城里住慣了,回老家會不習慣。
截至17:00,參與網絡投票的網友中,30%的人選擇了A和B,26%的網友選擇了C。
專家說>
回家過年,別把幸福變負擔
“恐歸族的現象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春節回家經濟消費高、耗資大,春節出行的人群擁擠、買票難……這些已成為影響人們春節回家的現實原因。”中國社會問題學家、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認為,春節回家過年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但也是可以有所改變的。“回家團聚,大家不一定都要擠在春節期間,我們可以提倡小家庭、分散過年,提倡平時抽時間回家團聚。”胡星斗說,春節期間大家蜂擁出行,不僅給交通帶來了壓力,也造成了人類最大的遷徙。
胡星斗表示,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讓更多的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也是一緩解“恐歸族”現象的有效措施。
此外,胡星斗也呼吁:回家團聚找幸福感,不一定非要送大禮,“包紅包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無需為了面子過度張揚,把幸福變成負擔得不償失。”
首席記者 王珊 實習生 劉冰鑫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