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奉憲給照”碑揭示的海口所城歷史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李然 時間:2012-03-12 18:09:07 星期一



    ????王克義的后裔在海口市聯桂坊家門口。海南日報記者蘇曉杰攝


    海口市聯桂坊王克義后裔保存的“奉憲給照”古碑。海南日報記者蘇曉杰攝

    ????一條幽深小巷,有著一個美麗的名字———聯桂坊,這里是明代海口浦進士王克義的故居。塵封在墻上一個石碑,立于600年前,向世人默默講述明朝瓊州大地上曾發生的那一段重要歷史。這座《奉憲給照》碑的古碑文中,記載了瓊島歷史上海南省海口市所城的創建與天妃廟擴建等重要歷史信息,都可以與史料互相印證,在歷史遺存中找到印記。

    ????走進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博愛街道聯桂坊103號,可以見到一塊青石古碑。經過歲月的洗禮,上面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辨,碑上抬頭銘刻“奉憲給照”四個繁體大字,筆法遒勁圓潤,刀法凌厲俊雅。碑高104厘米、寬51厘米,鑲嵌在一堵古墻里。碑文中記載了三件大事:創建海口所,打下現代海口第一樁根基;擴建海口所,天妃廟也隨之擴建;官府用官地與進士王克義換地,以擴建天妃廟,發照為據。

    ????建海口所防倭防賊

    ????明朝時代,瓊州各地常有倭寇、番賊闖犯劫掠,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無以保障,恐慌情緒日盛。

    ????根據《明史·花茂傳》記述,洪武二十年(1387年),又有倭寇登上海口浦,廣東都指揮同知花茂上奏皇上,請求設城防守敵寇來犯。7年后,即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花茂再次上奏皇帝,曰:廣東南邊大海,奸宄出沒,東莞、筍岡諸縣逋逃蜑戶,附居海島,遇官軍則詭稱捕魚,遇番賊則同為寇盜,飄忽不常,難於訊詰。不若籍以為兵,庶便約束。之后不久,花茂又上奏建言,“請設沿海依山廣海、碣石、神電等二十四衛所,筑城竣池,收集海島隱料無籍等軍,仍於山海要害地立堡屯軍,以備不虞”。這些奏請皆得朱元璋“報可”。花茂也很快升任廣東都指揮使,為二品大帥。

    ????從此,為了防倭防賊,建海口所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最高統治者的意志決定了海口所工程以極快速度上馬。朱元璋報可后的次年,即公元1395年,朝廷委派安陸侯吳杰負責海口所工程建設,吳杰又委托千戶崇實具體實施。這在明萬歷《瓊州府志》中有確切記載:“安陸侯吳杰始委千戶崇實興工。”

    ????關于海口所城的建造由來和施工方,《奉憲給照》碑中有準確記述: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都指揮花茂奏準防倭,二十八年(1395年),安陸侯吳杰鳩工創造。與《瓊州府志》互為佐證。


    ?

    相關鏈接

    [民俗文化] 昌江木棉花文化發展之路
    文昌民俗——鬧軍坡 迎圣娘 呀諾達踏瀑戲水[圖]
    萬人共享民俗文化盛宴 海口舉行"冼夫人公祭大典"
    冼夫人文化節開幕? 萬人共享民俗盛宴
    [浙江] 獨特民俗文化 展現魅力紹興
    三亞“龍抬頭”民俗廟會:民俗表演受追捧

    (編輯:韓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