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中國人物畫四大家之劉文西:繪制人民幣上毛主席肖像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  時間:2012-04-01 14:42:00

    《毛主席和牧羊人》

    《黃土畫派系列作品二》

    《黃土畫派系列作品三》

      中國人物畫四大家之劉文西:

      “我有一張13億人都看過的作品。”說這句話的人叫劉文西,曾任中國美術協會副主席一職,現在是西安美術學院名譽院長。這句看似不經意的玩笑話,讓明白之人不禁會心一笑——現在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幣上的所有毛主席肖像,都是出自他之手。

      晚上8時,記者來到劉文西位于西安雁塔西路的家中,這位80歲的老人接待訪客都安排在晚上進行,在采訪的兩個小時里,不斷有其他訪客到來,前前后后四撥人,有來請他題字的,有來請他幫忙牽線的,有來跟他商量出版畫冊事宜的……

      復旦老師賣面粉為他墊學費

      育才學校教他“創作為社會服務”

      劉文西自幼生長在浙江的一個小山村里,或許正是江南的靈氣孕育了他的藝術天賦。到了少年時期,劉文西有機會去縣城讀書,他在美術課上第一次聽到了“達·芬奇”這個名字,當時的譯名為“達文西”,劉文西便想:我們都是“文西”,他能成為大畫家,我為什么不行呢?這個年少時輕狂的念想,孰知多年以后竟成真了。

      從縣城中學畢業后,劉文西去了上海。一次,上海的育才學校在復旦大學做演出活動,劉文西的舅舅便帶著他去觀看,閑談之中得知育才學校有一個繪畫組,老師都是非常優秀的繪畫指導者。這個消息使劉文西心中的藝術夢想更加“沖動”了。經舅舅介紹,劉文西認識了當時復旦大學的校長陳望道先生,看著這個有著一股子執拗勁的少年,陳校長說:“學繪畫是要有天賦的,你行不行?我考考你!我坐下你把我畫下來。”對于這個突然又重要的測驗,劉文西當然不敢輕視,仔仔細細地畫起速寫來。不一會兒,一張畫像就遞到了陳校長手上,陳望道看了之后滿意地點點頭:“你真行,我給你推薦到育才學校去!”

      當時進育才學校需要繳8元錢學費,但劉文西實在拿不出來,后來一位復旦大學的老師將自家的一袋面粉賣掉替劉文西墊付了這8元錢學費……

      育才學校由陶行知創辦,校方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所以在校期間,劉文西就有作品發表在美術期刊上。好不容易攢到400塊錢,給在農村的媽媽買了一臺縫紉機。除了這些,劉文西說在育才學校的學習,對他的一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提倡“創作為社會服務”的新思想,他的班主任王琦老師有一次在課上就給大家講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每每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劉文西總說:“那個講話確實是把我一生都教育了,夠我用了。而我也一直沿著這個講話去實踐、去努力、去執行,做了以后對講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邊放羊也能邊畫畫

      八旬高齡仍愛畫毛澤東

      還在學生時代,劉文西就看過大量毛澤東和陜北農民交談的照片,這些畫面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臨畢業之際,劉文西主動要求到延安去鍛煉。在延安,劉文西和當地的鄉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他被那個地方淳樸的民風和厚實的人物形象深深感動了。他說:“艱苦的地方,老鄉吃的苦多,他的形象就特別堅強,特別厚實;我們搞繪畫的,并不考慮到哪里去輕松享受,而是想去挖掘艱苦地方的人的本質。”

      在重走紅軍長征路的這段時間里,劉文西通過跟延安鄉民們的接觸和交流,聽聞了許多毛澤東當年的故事,因此對毛主席形象的描繪愈發的生動和形象起來。而他在放羊的時候,也還偷偷作畫。“我把羊的習性摸透了,山羊愛往上跑,我就要站在比它們更高的地方畫畫;綿羊愛鉆石頭疙瘩,如果它要跑的話,我就往羊頭上扔小石頭,它就會回頭。”幾次下來,羊群安分了,開始吃草,不再亂跑。“它踏實了,我就踏實了,就可以畫畫了。”劉文西的成名作之一《毛主席和牧羊人》就在那時誕生了。畫面中的老農,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在主席面前侃侃而談;而主席面帶微笑、神情專注地傾聽著老農的絮語,就連指間的煙灰都忘了彈。大畫家潘天壽專門為該作題詞“延安之晨”。

      劉文西的畫領袖情結至此一發不可收拾,他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去揣摩毛澤東各個時期的神態和樣貌,不斷地練習主席肖像的素描繪畫。在旁人看來,劉文西的這份狂熱甚至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一套淺灰色“基層干部”服裝,從20歲穿到80歲,在任何場合看到他,都是這套行頭——毛澤東在延安時穿的那種式樣的衣服。劉文西的妻子陳光建說他不愿意穿其他樣式的衣服,就只愛穿這一套。畫毛澤東肖像畫了幾十年,如今已年屆八旬的劉文西,患有嚴重的關節炎,手指已有些變形,但仍堅持每天作畫。他說:“到了今天,我還是想畫毛主席,畫不厭的。”

      13億人手里

      都有他的“畫”

      1997年,劉文西在北京開全國人大代表會,中國銀行制鈔公司的幾名工作人員專程找到他,希望能請他為新版人民幣繪制毛澤東的肖像。對于這個請求,劉文西一開始并沒有答應,因為銀行的人給他的毛澤東照片“不理想”:“他們給我的照片是開著閃光照的,你想這個閃光一開,臉不就平了嘛,沒有輪廓,沒有陰影,沒有黑白。所以我就有點猶豫了,就不太想畫。”但銀行工作人員的一句“甜言蜜語”還是打動了這位“毛澤東專業戶”:“如果發行了您畫的這版人民幣,那13億人都有您的畫。”劉文西最終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

      這一畫就是20多天,經過反復修改,方才定稿,并最后通過中央領導的審定,得以“出版發行”。目前市面上流通的5元、10元、50元、100元上的毛澤東頭像都出自他那一稿,劉文西說仔細看還是有細微差別的,每個刻制的模板不可能完全一樣。

      范曾不能稱為“大畫家”,

      因為他沒畫人民

      對話劉文西——

      范曾不能稱為“大畫家”,

      因為他沒畫人民

      廣州日報:5元、10元、50元、100元上的毛澤東肖像都是您繪制的,您自己最喜歡哪一張?

      劉文西:我最喜歡100元的版本,因為我畫的素描,是好幾個人刻的模板,刻了以后就由我來選,我認為最好的一張就放到了100元上面。這張主席刻得跟我的那張素描原作最相像,主席的眼睛更大一點,思想家的感覺更強烈一些。

      廣州日報:一個江南人到西北地區去搞創作,會不會“不接地氣”?

      劉文西:一個南方人到陜北高原上去創作,是優勢。因為在南方待慣了以后,他突然看到干旱的大面積的黃土地,是很振奮的,這反而更有創作的激情,且視角會很不一樣。

      廣州日報:去陜北采風不難,但是在那兒待上一輩子就不容易了,為什么選擇定居西北呢?

      劉文西:我覺得陜北的人好,特別善良,這個環境沒有受其他復雜的思想影響,雖然艱苦,但特別淳厚,也樸實、堅強、樂觀、風趣。你跟他們生活在一起,慢慢就離不開了,我們有些老鄉在一起時間長了,離開了都要哭的。這兩年我都在陜北安塞過年,今年我還要到安塞去過年,看不夠的,那個生活太沸騰了,特別是安塞的腰鼓,那里人的情緒太感人了,我沒有辦法不畫他們。

      廣州日報:很多搞創作的人不愿意做行政工作,會覺得太多應酬,太多事務,耽誤自己創作的時間,您是怎么考慮的?

      劉文西:一個藝術學院要發展,“懂”是很重要的,做行政工作,如果你不理解藝術的規律,是會出現“亂指揮”的問題。如果我參加了,起碼有些主意不會弄得太壞。我要去管理一個學校,光開會就要費很多時間,但是我已經學到的東西,不管是文藝理論也好,實踐也好,基本功也好,我希望貢獻給更多的人,讓他們盡量走正確的路子。

      廣州日報:自己的創作時間被耽誤了,會不會有時候有一些怨言?

      劉文西:有時候還是會急躁的,我一急躁就得了皮膚病。后來病情變得非常嚴重,我母親去世,我連上飛機都上不了。我母親一直等著我回去,叫著我的名字。但我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月,母親已經去世了,我只有叫我的兒女去給她送葬,我對不起我的母親。

      廣州日報:您對眼下藝術創作跟市場非常貼近的現狀怎么看?

      劉文西:我覺得我們畫畫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社會效應上。經濟效益可以適當地考慮,改善自己的創作條件,條件差不多了就不要太過分。不然你很多時間都會耽誤在無謂的事情上。

      廣州日報:您曾說“范曾不能稱之為‘大畫家’,因為他沒有畫人民”?

      劉文西:有人叫他大畫家,那不是我們說了就算的,要事實說了算。他不去群眾中,不跟人民群眾打交道,那怎么畫人民?我認為不面對人民的畫家,就不能稱之為大畫家。

      大家簡介:

      1933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州,現任中國美術協會顧問、陜西省文藝界聯合會顧問、陜西省美協副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名譽院長、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長,為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劉文西的重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東方》、《解放區的天》和巨幅系列長卷《黃土人》等近百幅。我國目前流通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幣上的毛澤東像,亦出自劉文西之手。 文/圖本報駐上海記者鞏一璇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