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設計師:有想法?“打印”出來
????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張永俊教授在接受本報專訪時介紹,3D打印技術,即三維打印技術,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是制造領域的一項重大技術創新。它自上世紀80年代在一篇博士論文中被提出來后,立刻掀起了一股席卷全球的熱潮。
????這種技術不同于傳統的制造工藝,它綜合應用了CAD/CAM技術、激光技術、光化學以及材料科學等諸多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傳統的工業制造方法多是減材制造、去材制造,也就是在一個整體材料基礎上去除多余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形成產品。而作為“增材制造”的快速原型制作技術,也就是“3D打印技術”,則可視為減材制造的逆過程,采取的是逆向思維方式。這是因為,“任意一個三維物體,都可認為是由每層形狀不同的二維平面不斷疊加而形成的。”張教授解釋。
????在張教授看來,三維打印技術最突出的優點是無需機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從而極大地縮短產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產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對機械制造領域產生了極大影響。這種新型技術對于企業提升競爭力極有助益。
????對很多設計師而言,很多靈感會不時涌現,并且可能稍縱即逝。在未來,如果有一臺在家也能使用的小型三維打印設備,那么設計理念會在頃刻間變為現實。未來的設計師可這樣做:有了想法,“打印”出來,拿著它和別人分享,然后修改并再“打印”一個……
????前景廣闊:人體器官或亦能“打印”
????三維打印技術的工藝過程非常復雜,張永俊教授解釋,簡而言之,首先是要根據產品要求建立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模型,然后經過數字處理,由計算機控制三維打印設備,逐層式掃描完成整個打印過程,形成立體實物。按照打印成型手段,三維打印工藝又可分為:光固化立體造型、分層物件制造、選擇性激光燒結以及熔融沉積造型幾大類。在所有三維打印技術中,材料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其次,工藝也很重要。
????隨著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在電子業、航空業和汽車制造業,3D打印已經變得越來越流行。它們不光可以離開傳統的大規模機床來制造小數量的部件,而且可以用不同方法來制造,比如單個制作噴氣式飛機上的空氣動力導管,而不再需要大量不同元件來組裝。有了3D打印技術,你甚至不必擔心找不到零配件。即使已停產,你依然可找到解決之道。美國人杰·勒農為了讓自己的一臺1907年生產的老式流線型汽車繼續行駛,購買了一臺 3D 打印機。他用草圖設計一個丟失的元件并“打印”出來,在車上進行試驗,檢測設計是否合理。多虧了3D打印機,他的這輛老爺車仍能繼續行駛。
????可以說,3D打印技術的未來前景無可估量。除了以上列舉的應用,在建筑、醫學乃至影視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空間。3D打印機可打印出建筑模型,科學家們預測,在未來,錘打、鋸切、鉆孔、砌磚等建筑技術都可能被打印所取代。張教授介紹,3D打印技術甚至可打印出牙齒、骨骼等人體器官。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牙齒已進入市場應用,骨骼因結構較為復雜,對材料要求高,目前尚在研究中,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展望未來,3D打印機在血管、心臟等器官的再造和移植等醫學領域的應用值得期待。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