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能開眼界 何人可配眉山
“此地能開眼界,何人可配眉山。”蘇公祠堂內,這對天下名聯,對仗工整,意蘊豐富,書寫俊秀。該聯最初由瓊崖道尹朱為潮在民國四年(1915年)重修蘇公祠時題寫的,1980年,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麥華三重書。該聯用四川峨眉山暗指蘇軾,一語雙關,反問:誰人才學、貢獻能和蘇軾比肩?
蘇公祠堂明間正中,是蘇軾的塑像。塑像面朝東方,站在橢圓形的踏座之上,頭戴斗笠,手持經卷,身著長袍,足踏木履。消瘦的臉龐透露出他那歷經磨難仍堅毅不屈的品格,緊縮的眉宇間刻畫著他憂國憂民的思想,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要盡忠報國。
蘇軾牌位右側,陪祭著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蘇軾的學生姜唐佐,左側陪祭的是陪伴蘇軾來海南的小兒子蘇過。
祠堂內的南、北、西三面墻壁上,繪有彩色壁畫,色彩鮮艷強烈,生動勾畫了蘇軾被貶海南之后的主要事跡:在南墻上從東向西經過了“宦海春夢”、“問津載酒堂”、“指鑿浮粟泉”幾件大事,到西壁的“釀酒制墨”、“教耕促農”、“啟文明”、“傳薪毓秀”、“和黎漢”、“蘇文如海”,北壁從東至西“蒙關懷”、“受資助”、“講學明道”、“訪春夢婆”、“題泂酌亭”、“惜別海南”等。
整個壁畫生動活潑,栩栩如生,令人回味無窮。每一幅畫,都銘記蘇公對海南的歷史性貢獻,飽含了瓊州人民對他的深深敬意。
文/海南日報記者 胡續發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900多年前,一代文豪蘇軾被貶海南,他沒有消沉,沒有頹廢,而是將自己視為海南人,與島民打成一片。他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為海南文明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瓊州人文之盛,實自蘇軾起。后人引以為傲,積極建祠立碑,紀念他的偉大功績。蘇公祠,便是海南歷朝歷代先輩崇祀蘇軾的祠堂。“此地能開眼界,何人可配眉山。”蘇公祠內這副天下名聯,意蘊豐富,道出了瓊州人民對蘇公的景仰之情。
五公祠內的蘇公祠大門口石雕。
?
相關鏈接:
海口五公祠諸亭:憶古觀景?海南特色烹飪——煠
海口五公祠諸亭: 憶古觀景好去處
海口計劃提升改造五公祠 投1.5億元打造5A景區[圖]
瓊崖無限事 都聚一祠中五公祠日均游客超1100人
海口五公祠景點游客激增 日均接團隊游客1100人次
海南將打造黎峒文化園文化景觀:五公祠謀改裝換面
?
(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