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潛能開發是指對嬰兒的智力開發?身體潛能開發?還是大腦潛能開發?”一張新手父母培訓考卷,20道考題,讓在場的200多位家長頗費了一番腦筋。
早教普遍存誤區
上周六,西城區綜合服務中心內,一場“新手父母”培訓吸引了近300位家長。他們中有年輕的新父母,有即將升格的準父母,也有白發蒼蒼的祖父母,還有剛結婚不久的小兩口。這是西城區在全市率先啟動的0歲至3歲“新手父母”500人系統培訓首講。
“你的寶寶最擅長什么?”記者坐在家長堆里隨口問旁邊的一位年輕媽媽,“我家寶貝兒會背唐詩,可溜了。”媽媽一臉自豪。
“能背多少唐詩、會認多少字。這些其實都不重要。”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程淮教授在講座中亮明觀點,過分關注孩子的文化素質培養,是大多數父母在早教中普遍存在的誤區。
早教包括會撿豆
培訓孩子的“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語言、情緒與社會行為以及音樂能力”,頭一堂課就聽到這么多新名詞,讓不少新手父母感覺很新鮮。
西城區人口計生委曾對7個街道的957名嬰幼兒家庭開展了一項0歲至3歲兒童早期發展模式課題研究,發現家長對社區家長培訓中最感興趣的內容還是智能發育,占68.1%;其次為營養保健,占56.1%;想學教育理念和習慣培養的都不到一半。至于想學習社交培養、心理發育、測評指導之類的就更少。
此次西城區開展的新手父母培訓,設統一的教學大綱,是全市率先開展的系統性早教學習課程,已列入區科委的科研項目。課程將根據0歲至3歲嬰幼兒的年齡特點、新手父母實際育兒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指導。比如訓練孩子撿豆,讓孩子把一粒豌豆撿到一個瓶子里,整套動作可以鍛煉孩子手腦協調配合的能力。每次課后都有一次考試,最后通過相應的考核,可以得到《新手父母培訓課程合格證》。
“看護人教育”將啟動
除了“新手父母”培訓外,西城區人口計生委計劃在“十二五”期間,開展包括“看護人教育”等在內的一系列兒童早期發展公共服務項目。
所謂“看護人教育”,就是將早教培訓的目標延伸至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其他家庭成員或者保姆等這些主要的嬰幼兒看護力量。各社區通過區里提供的“老師菜單”,每年將開辦不少于4次講座,為嬰幼兒看護人普及早教知識。目前,西城區已聘請有經驗的兒童早教教師,成立了兒童早教講師團,深入街道、社區,開展兒童早期發展講座。
此外,今年西城區還制作了1萬個兒童早教大禮包,包括《0-5歲兒童成長測評圖》、《0-3歲家庭育兒指南》圖書、《嬰幼通》網絡測評卡及《生命頭三年》嬰幼兒潛能開發光盤,免費發放給西城區有0歲至3歲孩子的家庭。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