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wǎng)首頁 >瓊臺人文 > 古村老街
    澄邁羅驛村:古屋老巷折射千年文化
    來源: 國際旅游島商報 作者: 時間:2012-09-04 15:46:44 星期二



      一座宗祠,見證世代書香

      驅(qū)車來到羅驛村,在公路邊,即可看到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鄉(xiāng)村宗祠。這座擁有三進三間的四合院古建筑,占地近七千平米。大門威武的石獅以及那象征著五岳朝天的山墻,莊嚴而大氣磅礴。祠堂內(nèi)設立的村史館,則展示了羅驛李氏在這方鐘靈毓秀的土地上曾經(jīng)有過的人文輝煌。

      據(jù)羅驛村史資料所記,李氏宗祠始建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是為紀念羅驛村的李氏始祖李文英而建,關于羅驛的開村始祖李文英,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在宋朝末年,李文英來到羅驛教書,并定居于此。有一次,學童遲到,李文英照例拿起戒尺責罰。學生向李文英述說遲到原委,說上學途中看到了一群小龜駝著一只死龜,他們覺得好奇,于是就在后面跟著,一直到了山上,看著小龜將死龜埋葬才返回。李文英聽后也覺得怪異,于是掏錢讓學生買甘蔗,讓他們順著遠路一邊走一邊吃,直到葬龜?shù)牡胤皆俜祷亍5鹊搅巳松俚臅r候,李文英順著甘蔗渣,找到了葬龜?shù)亍W鳛樽x書人的李文英覺得,這塊“龜壽地”定能福澤后世,于是將這里選為自己百年后的棲身墓地。雖然李文英的相地傳說難以考究孰真孰假,但在后來,李氏一門枝繁葉茂,成為了當?shù)刂臅阃鍏s是不爭的事實。

      腳踏著李氏宗祠院內(nèi)的青石板地磚,撫摸著那些飽經(jīng)歲月風霜而又被百年的書香浸潤得充滿了靈氣的石頭柱子,讓人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遙想當年,這里也曾書聲瑯瑯,這里也曾科名興盛。或許是開村始祖是教書先生的緣故,羅驛村歷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早在元朝時期,村民就爭相送子到外縣求學,這些人學成歸來后又在村里設學館收徒,教授學業(yè)。在濃厚的學風影響下,羅驛村在功名科舉上可謂碩果累累。元朝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羅驛村李震器應湖廣鄉(xiāng)試中舉,成為了澄邁有史以來第一位舉人;明朝永樂年間,李震器之孫李惟銘高中辛卯科舉人,緊接著李惟銘之子李金又在景泰癸酉科鄉(xiāng)試中折桂。此外,在整個封建科舉時代,羅驛村還出了34名貢生,這些榜上有名的先賢,讓羅驛村贏得了“書鄉(xiāng)”的美譽。

      清嘉慶十七年,海南探花郎張岳崧受邀來到羅驛村,在李氏宗祠內(nèi)為該村學子授業(yè)講學,并親筆給這一座人文蔚起的書院祠堂寫下了“萬葉枝柯”的匾額。1919年,因海盜猖獗,著名的澄江書院也曾遷到李氏宗祠辦學,隨后改建為澄邁縣立第二高級學堂。革命年代,這里更是成為了培養(yǎng)志士的紅色搖籃,李獨清、李定南等瓊崖縱隊元老在此以校長或教員身份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點燃了瓊崖革命的星星之火。

    (編輯:韓靜)

    網(wǎng)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