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中秋同明月過法各不同 海南異鄉人回憶家鄉特色習俗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作者:蔡康 實習生鄭馨兒 時間:2012-09-28 10:40:12 星期五

      海口網9月28日消息(記者蔡康 實習生鄭馨兒)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中秋佳節,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亮。“游子當歸、合家團聚”,在同一輪明月下,遠在他鄉的游子紛紛在這一天奔赴家鄉與家人團聚,口嚼酥餅,沏一壺茶或酒,伴著皎潔明亮的月光,細細品味著各具特色的習俗。

      山西 打月餅

      在海南某幼兒園當老師的趙港仕來自山西平遙縣,她說,他們那邊的中秋節不賣月餅,反而喜歡一家人做月餅。“很懷念以前與家人圍在一起動手做月餅的日子,我們所做的月餅不只是圓型,還會做成葫蘆型,月牙型等等,各色各樣,十分有趣。”她告訴記者,山西人過中秋節,月餅即是祭月供品,又是全家人歡度節日的食品,還作為贈送親友的禮品。打月餅的意思是指把思念都打進月餅里,透過月餅把希望和祝福送給家人。待月餅出爐后,她都會與家人一起鄰居家互送月餅,并且按照習俗,最少要與鄰居互送5個。到了晚上十一點,全家人圍著大圓桌,上面放著水果和自己做的月餅,供奉月亮后,就一起品嘗月餅,“我還是比較喜歡家鄉的月餅,甘甜可口。由于月餅的制作過程都由手工完成,很多家庭會特別制作一些兔子形狀的小月餅,作為禮品專門送給小孩子。取意于月中玉兔,表示大人對孩子的祝福。”

      內蒙古 吃肉丸月餅

      “我吃不慣像五仁等口味的月餅,我們那邊中秋節都吃有肉丸的月餅”,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的龐嘉潔告訴記者,內蒙古本來并不過中秋節,最常過的節日是春節、五月節及那達慕大會。后來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也有了過中秋節的習慣。但內蒙古的月餅卻有些與眾不同。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怕民眾起義,便常派士兵監視,最后民眾忍無可忍,便有帶頭的民眾利用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條,用來傳遞消息。后來,想出這個辦法的帶頭人被大家認為是福星,因此,內蒙人在制作月餅時,都會在月餅中放入一顆小肉丸,混在月餅堆中,誰能夠吃到這塊月餅,就被稱為福星。當然,現在在內蒙過中秋時,月餅基本每塊中都有這種小肉丸。她說,在很多地方,只有在中秋節才會吃肉丸月餅,這成了一年一度的盛事。

      安徽 賞月吃月餅

      周群是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西河鎮人,目前在海南一所學校工作。她說,安徽各地過中秋的習俗皆有差異。但普遍的是中秋吃月餅和舞火龍。安徽人幾乎都在晚上祭過月神后吃月餅。祭月時,大家將香案擺放在庭院中,或設在院內籬笆旁。供桌上擺放的祭品一般都有月餅和水果。除月餅和水果外,有些地方還加有特殊貢品,如休寧擺大南瓜,長豐放一個大饃。在全家賞月時往往圍坐在一起,一面吃月餅、水果等,一面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等到月過中天,才回屋就寢。此外,在徽州等地都有中秋玩草龍習俗,草龍是用稻草扎成的龍。龍身插滿香,長短以舞龍的人數而定,每隔七八尺支木棍一根。草龍沿著街道行進舞動,后隨各式花燈,鞭炮相伴。香龍所到之處,各戶均插一炷香并放鞭炮,表示歡迎助興。最后到午夜的時候將龍投入河中,表示來年豐收。

      遼寧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在我們遼寧過中秋都要吃團圓飯和祭拜月神,不過男的不能拜。”來自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的朱林告訴記者,遼寧地區的風俗,八月十五這一天,家家要吃團圓飯。民間有一句節令,叫“寧留一秋,不留過中秋”。中秋之夜,家家在院子中間放上一張八仙桌,上面擺供拜月的月餅、切成牙瓣的西瓜,各色水果的毛豆、瓜籽等。但拜月有這樣的規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朱林說,據傳說,不拜月,源于月宮嫦娥不明不白地上天,也源于她對丈夫的不忠,更源于她曾經是一個異常美麗的女人。正因為這樣,有老人說,美麗的嫦娥,每天在寂寞中苦熬時光,如果一個同樣帥氣的東北男子,在月光下盈盈下拜,萬一給嫦娥看上了,帥氣的男子一輩子都不會安生。而“女不祭灶”則是傳說中的灶王爺是一個非常英俊的男士。這樣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的美男子,天天除了在灶前吃雞鴨魚肉外,幾乎無所事事。如果一旦女的拜祭了,那灶王爺就將“賴”上女子。

    ?

    ?

    相關鏈接

    登山泡溫泉聽海賞月 海南最佳中秋賞月地盤點
    中秋將至 海南發行"黃金白銀月餅"
    中秋節-Mid-Autumn Day
    關于中秋節的文章段落
    夫妻中秋夜打架后雙雙跳樓

    ?

    ?

    ?


      北京 祭拜兔兒爺

      劉莎老家在北京朝陽區北苑路,她說,在北京過中秋,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祭拜兔兒爺。每到農歷八月十五,家家都要供奉 “兔兒爺”,希望帶來幸福平安。祭拜的時候要供“團圓餅”、月餅等。供奉時不能放梨。但必須放藕,代表給兔兒爺剔牙的意思,還有取游子和家人藕斷絲連之意。

      “因為北京中秋節月亮升起來都比較晚,大概得等到九點多鐘月亮才會升起來,這時候人就在四合院擺上桌子,喝喝茶,然后吃口月餅。”劉莎說,月亮升起后,八、九點的時候,女人和小孩就要拜月。之后,大家才分吃供品。飯后,有條件的人家可以到北海、陶然亭等地賞月。沒條件的,就在院里擺上一口缸,觀賞其中的月影。

      河南:鐵塔上燃燈

      來自河南開封鐵路北沿街的陳林說,八月十五天晚上,每家每戶都要在庭院設茶果、月餅,焚香祭月,表示秋季豐收,合家團圓之意。在祭拜過程中,家里的老人還會向小孩子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

      他說,在河南一些地方,甚至還有吃南瓜的習俗。信陽中秋節不僅有月餅、點心,還有諸多美味佳肴。而在開封,由于開封多佛事,每到中秋佳節,這個地方還會在一些寺廟的鐵塔上燃燈,遠遠看去就像一條火龍,近看非常的壯觀。這項活動是開封自漢代沿襲下來的習俗,每年的元宵節和中秋節比較盛行。此外,在駐馬店地區,八月十五有吃糍粑和月餅的風俗。

      江蘇“燒天香”

      王曉蘭是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區人,她告訴記者,在江蘇的很多地方和東北一樣,也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習俗,但到了連云港一帶,就不一樣了,男的也可以拜月,但只能行禮,不能下跪。在節后第一天,也就是八月十六日,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老公回娘家吃團聚飯。

      中秋節晚上,家家戶戶都會把茶幾搬到屋前,擺放上月餅、栗子、白果等干果點心,桌子中央放一只用香做成口大底小的方斗形香斗供祭拜時燃燒。據老人們說,“燒天香”的目的是祈求月里嫦娥賜給人間太平安寧,保佑親人永不分離。因無錫地區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說,所以一般都是婦女兒童拜月。

      香港 舞火龍

      老家在香港港島區的馮麗告訴記者,在中秋節晚上,香港人吃過晚飯后,都喜歡到街上感受節日的氣氛。香港的節日氣氛濃厚,除了看煙花匯演和看彩燈外,還能到銅鑼灣的大坑觀看有逾百年歷史的傳統習俗—舞火龍。“我喜歡追著火龍走,希望火龍能趕走衰氣,帶來好運。”她說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四晚開始,隨著鑼鼓聲,由青壯小伙子舞動著以珍珠草織成的長龍,并在龍身插滿線香,在大街小巷穿梭舞動火龍。據介紹這習俗源于一段居民為求消除瘟疫的傳說而起,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從此,舞火龍的活動就保留至今。

      馮麗說可以以人山人海來形容當天的活動,作為香港一年一次的傳統習俗,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游客的參與。每當火龍經過人們身旁時,人們都歡呼雀躍。“漂亮﹑不錯﹑好”,她說那些舞龍人為了能吸住人們的眼球,不但舉著沉重火龍,而且不時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以此來獲得人們的歡呼和掌聲。

    ?

    ?

    相關鏈接

    登山泡溫泉聽海賞月 海南最佳中秋賞月地盤點
    中秋將至 海南發行"黃金白銀月餅"
    中秋節-Mid-Autumn Day
    關于中秋節的文章段落
    夫妻中秋夜打架后雙雙跳樓

    ?

    ?

    ?

    (編輯:韓靜)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