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 (微博)發展報告》(下稱《報告》)日前由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秷蟾妗分赋?,目前中國已成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中國海外留學生有望掀起新的“回國潮”。留學話題一直是網上討論的熱點話題,針對《報告》中反映的新動向、新趨勢,新華網記者獨家采訪了《報告》主編、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微博)博士,他對網友關心的一些話題闡述了觀點。
“回國潮”體現我國經濟環境優化
《報告》顯示,從2000到2011年,海外留學生回歸人數的平均年增長率為23.66%。按此增長率估算,2012年我國海外留學生回國人數將增長到23.03萬人次,累計回國人數達到104.87萬人次。2017年海外留學生回國人數有望增長到66.6萬人次。
新華網記者:
據您的研究,當前是否呈現新一輪“回國潮”趨勢?這說明什么問題?
王輝耀:
進入21世紀后,中國海外留學生回國人數增速更加明顯。2008年和2009年,留學回國人員數量增長率超過了50%。2011年回國18.62萬人,同比增長37.7%。留學回國就業集中在大城市,就業單位以事業單位和外企為主,大部分集中于高科技產業。
2011年底至2012年初,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微博)海歸課題組在2642名海外留學人員中進行了一次大樣本海歸人才情況調查。海歸就業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分別占37.3%、31.8%,其他城市總共占30%。留學生回國后將近有三分之一的人員去了大學或者科研機構,另外他們還集中于服務業、生物工程和醫藥、制造業、新能源和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等行業。
“回國潮”的涌現一方面體現出我國經濟環境的優化,在一項調查中發現,90%的“海歸”認為祖國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經濟機會是他們回歸的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說明我國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的政策產生了良好效果。
“尖子生”留學并不代表中國教育的失敗
《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達33.97萬人,占全球總數的14%,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國高中及以下學歷學生出國留學人數為7.64萬,占當年出國留學總人數的19.8%。2011年高中生出國學習人數為7.68萬,占當年中國總留學人數的22.6%。高中畢業直接出國讀本科的人數顯著增加,出國讀中學的人數也大幅增長,高考(微博)棄考人數增加。
新華網記者
據北京教育考試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高考統考生人數為70857人,高考語文等學科評閱的試卷總量為6.8萬人,說明有將近2000名高考生選擇放棄高考。根據平時的媒體報道,許多應屆高中畢業生,特別是名?!凹庾由狈艞壐呖紲蕚淞魧W的人數激增,甚至成為一種現象。有網友提出,“尖子生”放棄高考留學海外代表了中國教育的失敗,對此您怎么看?
王輝耀
應屆高中生放棄高考選擇留學,確實反映出教育本身存在問題。近年來香港大學與內地名校搶奪尖子生,就反應出香港教育的國際化、考試考核等體制的科學化、注重培養學生的教育的先進性。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國內高等教育機構都希望辦成綜合型、研究型大學,而勞動力市場卻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教育對勞動力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欠缺,造成教育的培養功能失去現實意義。
但是,不能簡單的說這就是中國教育的失敗,中國教育也有自身的特色,是值得肯定的。教育的提升是一個漸進過程,我們應當多反思,借鑒他國的經驗,特別是利用學成歸來的海歸人士,多聽取他們的意見,令中國的教育體制更加完善,教育質量和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新華網記者:您認為,是哪些因素導致低齡化留學人數增多?您如何看待留學和年齡的關系?
王輝耀:
留學低齡化的出現,有國際形勢原因,也有國內形勢原因,同時個人留學動機改變也促使低齡留學人數增加。
從國際方面講,全球化帶來的國際人才培養趨勢的加強,國內外教育水平的差異、部分留學輸入國簽證政策放寬,都導致有留學需求的低齡群體選擇出國深造。
從國內形勢方面講,首先,公民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和眾多富裕家庭的產生,使很多家庭有更多金錢用于教育投資,增強了出國留學的可能性;其次,外企大量在中國登陸,對專業人員的需求大量增加。留學成為眾多學子“開眼看世界”的重要方式和成為國際化人才、進入外企的必由之路。在我們對有出國意向的被調查高中生中,“增強職業綜合競爭力”(37%)排在留學原因的第二位;此外,民眾出國留學意識逐漸開放,有利的政策推動,留學機構的大力宣傳,都是導致低齡化留學的原因。
從個人動機方面講,排在首位的留學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占比為67%;家長為使孩子成為國際化人才,愿意為孩子投資,鼓勵和支持孩子留學;也有部分家長和孩子想通過留學移民。
我個人認為,留學低齡化對學生本身有利有弊,一方面,年齡小的孩子適應力強;另一方面,過早去國外獨立生活,由于學生價值觀沒有形成,缺乏判斷能力,容易受到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有些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出國留學完全受家長所安排,缺乏主動性,這樣留學質量也不高。
“通過指標框架體系規范留學中介機構”
《報告》指出,截至2012年6月15日,我國有448家正規合法留學中介機構,比2011年增加29家。這些合法的留學中介機構主要分布在東部發達地區。在近幾年的自費留學生中,60%自費留學生是通過留學中介辦理出國的。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留學教育政策的推動以及對國際人才需求的激增,留學中介機構的市場定位逐漸清晰,并不斷發展壯大走向成熟,在提供專業化留學服務、促進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市場趨向平衡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中介機構服務信息有待考證,對收費項目缺乏明確的規定等問題。
新華網記者
我們在《報告》中看到“用指標框架體系規范留學中介機構”的觀點,這一體系具體指什么?有關中介的問題主要出在哪些方面?對于學生和家長選擇留學中介,您有何建議?
王輝耀
為擴大優秀留學中介機構的市場影響力,促進國內留學服務行業的規范發展,有必要深入國內留學中介市場進行調查研究,挑選一定的評估指標,對我國的留學中介機構進行估打分,形成留學中介機構評估框架體系。
目前,留學中介存在不少問題,有很多中介不符合我國《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管理規定》規定,不具備中介資格,非法運營,即“黑中介”;有的中介提供不真實信息,夸大國外教育環境(如氣候、交通、經濟),夸大學校整體教育水平(如把學校說成世界一流大學,畢業證書全球承認),夸大學校專業水平(如說學校專業處于頂尖水平),夸大就業和移民前景(如說該校畢業后容易就業,可以移民留居國外等),將非正規學校描述成正規學校、故意混淆概念(如大學“綜合排名”和“專業排名”),在中英文翻譯上做手腳(如將國外的專業學院翻譯成綜合性大學)等。
另外,有些留學中介為達到提高申請成功率、吸引客戶,在學生材料達不到要求時,在材料上作假,欺騙海外學校。這種行為不僅會受到海外學校和其所在國政府的處罰,還會給學生和家長造成費用損失,承擔拒簽的后果。
擬出國的家長和學生在選擇留學中介時除參考中介評估指標外,應當注意以下幾點:更多地了解中介機構的服務質量和可信度;不輕信中介工作人員推薦的學校;簽訂服務合同時,仔細閱讀內容,在合同中明確交款方式,違約責任。交納費用時應了解各項費用的具體用途,兌換外匯的匯率比例,索要并保存好收費憑證,以便在發生糾紛的時候維權使用。
家長應高度重視留學生心理安全
《報告》指出,近年來,針對中國留學生的搶劫、偷竊、詐騙和謀殺屢屢發生。從2007年10月至2012年6月,中國留學生在國外遇害事件約有18起,平均每3個月就會有一起遇害事件。留學生最常見的問題有,心理問題、財產安全問題、人身安全問題。《報告》援引中國留學機構統計數據顯示,留學生家長最關心的七大留學安全問題依次是:居住安全,占總人數的17.03%,其次是學習安全(15.09%)和就業安全(14.01%),之后是留學心理安全(12.05%),簽證安全(10.91%)和行前安全(9.05%)。
新華網記者:
請您簡要介紹下“留學心理安全”主要涉及哪些問題?對于心理安全問題該如何看待?
王輝耀:
留學生心理安全不僅涉及到個體出現的心情不好、焦慮、抑郁、社交障礙等心理疾病,還可能會傷及同學、朋友和親人,形成惡性犯罪事件。
家長應在留學生心理安全保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家長不能只關心物質供應,而應做到物質和心理并重。孩子出國前要結合孩子的性格特點,充分考慮留學是否適合孩子性格、現階段是否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等;孩子出國后要經常進行情感溝通,緩解孩子的孤獨感,遇到困難及時開導,鼓勵孩子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即勸導就醫或中止留學。
留學生也要學會自我調節,應培養自身包容的品格和學會尊重他人;樹立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學業上進行自我激勵,積極參與團隊作業;豐富業余生活,多參加體育運動、校園活動;多結交當地的同學和朋友,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