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別讓幼兒園“小學化”淹沒了赤子之心
    來源:新華網  作者:  時間:2012-10-17 10:36:51

    功利太盛,從稚齡起便學會書寫、計算的孩子,卻漸漸流失了赤子之心

    別刻意評價幼兒發展好與差,別為“達標”對幼兒強化訓練,為兒童成長設階梯狀標準……這是教育部日前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諄諄之教,并明確堅決取締圍繞小學招生開展的選拔性考試,鏟除學前教育“小學化”土壤。

    很多家長都有著切膚的育兒體驗倘若沒有“小學化”訓練,上小學之后,孩子可能就被老師視為“差生”。孩子自信盡失,家長也在陪練中苦不堪言。口口相傳,敢于讓幼兒自由生長的父母越來越稀少。

    近年來,相關禁令出臺不少,然而效果不彰。隨著監管的松緊,靠奧數升學與幼兒園小學化之類的教育亂象忽冷忽熱,發燒期往往遠長于冷卻期。為什么教育宏觀層面頻頻“嚴禁”,而進了微觀的校門,“嚴禁”卻搖身變成“縱容”?

    這里并沒有什么天大的秘密,一詞以蔽之:功利。

    這是一條環環緊扣的功利鏈條:社會階層生存狀態的鮮明反差,讓人人皆爭“上游”,渴望成功,競爭心熾盛;而通往“上游”的途徑狹仄,目下高考(微博)仍是“獨木橋”,孩子們在焦慮的成年人鞭策下絕塵狼奔;對名校資源的慘烈競爭,逐漸下移到了幼兒,張愛玲那句“出名要趁早”的名言,變成家長們“應試要趁早”的忠告。應著這樣的社會風習,學校自然要網羅優質生源,才能保證繼續“優質”。于是,各種怪招紛至沓來。孩子們身不由己地被裹挾在教育流水線上,無論怎樣閃轉騰挪,都跳不出應試的如來佛掌心。偶有“嚴禁”的緊箍咒念誦念誦,也往往難以抵擋魔高一丈。你擋我推,法不責眾,劍走偏鋒的最后,便成浩蕩之勢。

    于是,孩子們漸漸流失了創新能力、獨特個性、人文素養,以及“能夠接受不同意見”等公民意識。更重要的是,從稚齡起便學會書寫、計算的孩子,卻漸漸流失了赤子之心。一個心態健康明朗的人,常有童稚氣,像孩子一樣,帶著天真、純凈、寬容的眼光處世為人;而一個社會心態健康明朗的民族,也常有童稚氣,天真、純凈、寬容。功利太盛,淹沒了赤子之心,也導致社會道德水準的下降。

    不久前故去的周汝昌先生,曾是一個9歲才開蒙的村童,卻由于熱愛學術而改變了人生。以他的西文功底去當個洋人買辦,足可舒舒服服“撈世界”。相反,他抱定一部《紅樓夢》,寧為“滿紙荒唐言”,付出一生心血。誰能解得了這份孩童般的、毫無功利之心的癡迷?

    如今的九齡童,比開蒙較晚的周汝昌要“強”得多了,不乏中英文俱佳、奧數鋼琴兼通之才,有的都會用小恩小惠“賄選”班干部了。兩相比較,這樣耽于競爭的孩子,與九旬老翁周汝昌比起來,誰更有赤子之心?

    這樣一想,還是希望著,教育部這一回的“禁令”,真的能管用。畢竟,茲事體大呵。

    【新聞背景】

    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

    教育部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近日,教育部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了科學的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對于提高廣大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學化”傾向,全面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將具有重要意義。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個目標;同時,針對當前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誤區,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為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共87條教育建議。

    《指南》強調要充分認識生活和游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成人不應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等。

    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表示,幼兒園要科學、合理地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重點做好語言表達、初步邏輯思維等學習適應能力的準備,以及主動性、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任務意識和執行任務的能力等社會適應能力的準備,嚴禁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的教育內容。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