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時評>
    90后實習生拒絕被使喚 對待90后公司變招才對味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  時間:2012-11-07 08:52:14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網名叫“易小術”的資深電視節目制作人最近的一條微博,把90后實習生的職場表現推向風口浪尖。微博稱,在開策劃會時,一位實習生不愿給大家訂盒飯,并稱“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

      外科醫生李輝說,他在指導自己的一名實習生時,讓實習生早點來做準備工作,進手術室前輔助消毒和滅菌,沒想到竟被拒絕了。這名實習生說:我是大學生,是來學開刀的,又不是專門做清潔的。在外科醫生李輝看來,現在的這些實習生大多不懂禮貌、語氣生硬,他們眼高手低,不愿意做這些最基本的事情。根本不把老同志放在眼里。

      社會對90后職場表現的指責引發網民熱議,記者隨機采訪了兩位在單位實習的職場新人。她們的說法略有不同。

      實習生甲:其實在公司實習的時候比如說一些老的同事,或者是領導讓我去做一些雜事,包括取快遞或者是包裹,發自內心我是特別愿意去做的,只要是有事能分配給我干我都覺得特別開心,如果我表現的很勤奮的話肯定也會留在單位。

      實習生乙:當然不想干了,因為我們在家也可以收拾衛生掃掃地什么的,為什么要在你們這兒來干呢?但是在那個地方畢竟是一個展現你自己的地方,不管是讓你配音也好,打掃衛生也好,我覺得都是在試探你或者是試探你這人靠不靠譜,看你能不能做一些小事,如果你連一些小事都可以干的話,大事應該更沒有問題。讓我去干的話我肯定會去干。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90后實習生既存在沒有上下級觀念、自由散漫等七大“不良習性”,卻也有著敢于挑戰、有主見等閃光點。那么,是90后太自我,還是職場太官僚,或者只是代溝作祟?

      不少70后、80后的“過來人”紛紛吐槽自己的90后實習生,認為他們不懂人情世故、玩世不恭。對于這些“看不懂”的實習生。網友易小術說道,“他帶過一個實習生,剛畢業一起做節目,錄影當天鬧罷工,問他為什么,他說覺得不公平,憑什么快遞讓他去叫,臺本讓他打印,老師什么都不用做,錢卻照拿,憑什么!石器時代不都是一起打獵,打到了平分的嗎?”“20歲不買盒飯的人,40歲會去賣盒飯。”


      然而,1992年出生的網友易筠薇對于“訂盒飯”事件,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她覺得在中國社會,老一輩人的思想過于陳舊,缺乏人權、平等和社會分工意識,在單位里,老同志欺負新人都成了理所當然。“其實這些雜事本來就應該讓行政、后勤的人去做。”

      更有不少網友旗幟鮮明地認為使喚實習生訂盒飯、買咖啡等是職場“陋習”,實習生敢于挑戰權威,拒絕領導,是具有獨立人格的表現。

      東方匯博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大元認為,“90后”在個人能力、對社會的了解和競爭意識等方面,很多地方都超過80后。他們更現代、更大膽、更敢于表達,自我意識很強,但是很多該懂的東西不懂。

      孫大元:90后他們有一些典型的特征,有很強的個性,他們往往有自己獨立的看法,有自己看問題的角度,而且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所以在這點上比80后和70后是一種進步;90后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更關注自己的需要,這也是一個時代的進步,不同于我們過去說的80后70后。90后思想上沒有什么約束,行為上也往往沒有什么束縛,他們可能更關注自己的發展,這也未必是時代的退步。

      當然我們也看到90后這一代人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時代,尤其是城市的孩子。既有父母又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是索取的一代。往往很多時候不用自己付出就可以獲得很多東西,體現在工作中也是這樣。他們希望得到同事的尊重,希望得到領導的承認,但是又不肯去做那些細微的,能夠贏得他人尊重或者同事認可領導承認的小事。

      孫大元說,90后在求職中常常表現出自我的迷失,他們有時候不太在乎收入,更在乎工作的自由。他們的行為常常讓雇傭企業哭笑不得。

      孫大元:90后在求職的時候,往往是自我的迷失,他們可能并不在乎自己的收入,他們更在乎工作的自由。很多企業反映,這一代人特立獨行,很少有為他人著想的意識,更關注自己,更談不上站在企業的角度著想。有的90后求職的時候說我要求月薪一萬,我能給你做成什么什么樣的事情,讓很多企業老板哭笑不得,我們感覺到9O后好像生活在一個混亂的邏輯里面。

      北京瞬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體義坦言,他們公司招來的90后新人,看上去個個很精神。但是他們無論是在做人還是在做事上,基本能力都很差,讓老員工感到不滿。


      陳體義:90后的員工其實來了之后跟想象的相差很遠,他們來了之后往那一坐,看著很聰明,其實好像不知道干什么,不懂干什么,甚至老員工幫著擦桌子,擦地,他站起來,拿起來東西讓別人去擦,好像覺得很自然。所以這些事情老的員工看不慣這個習慣。

      因此,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學教授黃志堅把“90后”性格養成的環境概括為“出身于獨生,生活于市場,長成于網絡”。他認為,“90后”自幼成長在4對1或6對1的家庭環境中,有著比較優裕的生活條件,生活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家庭與社會的給予,容易忽視和別人的溝通與交流,淡漠對他人、對社會的關心和責任。因此,往往是性格獨立有余,生活獨立不足,精神的斷乳提前,生活的斷乳滯后。

      這場爭論背后或許是兩代人不同的職場觀,面對90后職場新人,企業必須對癥下藥。

      主持人: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也問問今天的嘉賓主持況杰先生,您周圍有90后的職場新人嗎?

      況杰:有,現在還是很多的。

      主持人:他們大概是什么樣的,在您眼中?

      況杰:這些毛病我覺得都有。

      主持人:優點呢?

      況杰:但是我不覺得這個是90后、80后的多大差別,80后其實同樣在他剛邁入職場的時候也是有的。

      主持人:我覺得不太敢吧,我們那會沒這么大膽。

      主持人:有沒有遇見過類似于拒絕定盒飯這樣事情?

      況杰:這個我倒沒遇到但是我聽說過有,比如說我們有一個同學他是博士生導生,他的學生就有拒絕刷試管的。

      主持人:覺得這個事情不是他該干的。

      況杰:這個應該是實驗員來干的,他是一個博士生,90后的不應該他刷試管。

      主持人:90后都博士生了。

      主持人:90后現在都22歲了。

      況杰:這個問題其實在于教育。我們先不說90后的優點,就說他這些缺點,缺點怎么養成的呢?缺點養成由于60后、70慣著他們養成的,他的父母可能是50后70后吧,在家里沒教育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


      主持人:90后大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的掌上寶。

      主持人:職場里面很多事情心中有數就行,包括咱們在很多正經的同事里面互相推諉工作,推諉責任的這些事也有,有可能是大家遇見了一個比較極端的事情。

      況杰:如果我遇到了這樣的學生,刷試管不愿意刷,那你博士也別讀了,肯定你就不要干了,我是學化學出身,我們做化學的刷試管這是最基本的工作,你連刷試管都不會刷,你那個實驗結果做的肯定不會好,這不是實驗員的事情,一定是你自己要會干,當然也許以后不需要干,但是你必須得會干。

      主持人:我覺得這個事情可能真的是個別現象,我也跟我周圍的90后小孩聊過,在單位實習的時候讓你們去干這些雜活怎么辦,說明領導至少還知道有我這個人存在,才能想得著讓我去干活。

      況杰:其實我們看90后也有很多優點,一個是思想活躍,網絡一代從小受的知識很多,學的知識很多。

      主持人:而且很獨立,思想獨立。

      況杰:你比如說剛才有的網友說訂盒飯應該由行政后勤的人去負責,你知道企業我再雇一個行政后勤的人那是要花錢的。

      主持人:我們經濟之聲100多人也沒有專門的負責行政后勤的。平時誰有空就把這個飯訂了,都是舉手之勞的事情。

      況杰:這不是雜事,是工作之中的一部分。所以我想有的時候沒有向90后說清楚,產生這種行為,他可能認為這是個雜事。

      主持人:咱們換個角度來看看另外一方,雇傭90后的領導們該怎么面對這批新生。

      況杰:對于90后既然有獨立性,就應該獨立去做事情去。你就先讓試一試,我覺得90后最大的缺點就是缺少血性,在某種意義上對親人可以特立獨行,在家里可以耍點小威風,但是真正在外面他真的沒有“特立獨行”,所以真正讓他獨立去做一件工作,比如說實習導演去讓他拍一個東西能拍嗎?你真應該鍛煉鍛煉,試試看他行不行,覺得自己不行的時候,他自己的身價,他就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

    (編輯:鄭克姍)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