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尹力)首屆“首都大學生科技創新作品與專利成果博覽會”將于12月8日至9日舉行。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周立軍在5日的發布會上表示,該博覽會旨在搭建服務平臺,幫助大學生展示自主創新成果并與企業直接對接,從而促進專利和科技創新成果向產業應用轉化,實現人才培養與拓寬就業的雙贏。
據介紹,首屆博覽會共有35所駐京高校和50余家企業參加。展會將以各參會高校提供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實物作品、專利發明為主,高校簡介、論文創意等內容為輔,在北京工業大學奧林匹克體育館內展出172項專利發明、118項實物發明、47份創意書及101篇論文資料,內容涵蓋食品、建筑、機械、安全、國防、信息技術、生物醫學、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
展會現場將運用展板、交互式多媒體、互動展品、實物模型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大學生科技創新作品與專利成果。以不同視角展現大學生自主創新與成果轉化的新思路;在不同領域展示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專利技術的新成果;充分體現人才培養與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模式,在全社會營造創新氛圍。
據主辦方介紹,在博覽會上展出的專利發明中,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所占的比例分別是63%、34%和3%。本次推介會上,大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多數能夠緊密結合市場需求,以科技創新為依托,具有較高的產業化潛力和價值。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云臺可三軸精確定向的無人直升機系統》作品,針對航拍、航攝及空中監測與跟蹤對無人直升機的要求,以及目前國內外無人直升機性能的現狀,提出了云臺可三軸精確定向的無人直升機總體方案,開展了零部件的設計、制造和集成,制定了嚴格的試驗與試飛大綱,并通過地面試驗和空中飛行試驗,對總體方案及直升機的性能進行了有效的驗證。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透露,研制出這一系統的學生團隊現已自主創業,將該專利投入盈利,“他們現在開了個小公司,接一些航拍的小活,但長遠目標是建成一家文化創意企業”。
此外,由北京科技大學學生發明的“一種城市環形道路交通流預測系統”、北京印刷學院學生發明的“瓦楞紙箱的釘箱機”等專利都受到企業青睞,有意與其洽談合作,將專利投入生產。
據悉,博覽會期間,還將有論壇、講座、大學生創新作品推介會、大學生與企業對接洽談會等活動同時舉行。論壇上將有兩院院士、優秀青年工程師等社會精英將向參會師生作報告,期待以自身經歷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講座主題涉及專利知識產權保護、創新與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關系、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培養、大學生專利技術成果促進就業以及青年工程師技術創新與職業生涯規劃等。
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周立軍表示,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到,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內容。
周立軍談到,北京科協聯系多個相關部門舉辦首屆博覽會,以激發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豐富大學生科技創新形式,營造大學生科技創新氛圍,搭建大學生展示自主創新成果并與企業直接對接的服務平臺,從而促進專利和科技創新成果向產業應用轉化,實現人才培養與拓寬就業的雙贏。
首屆“首都大學生科技創新作品與專利成果博覽會”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主辦,北京科技咨詢中心承辦。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