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三亞河域現外來入侵“怪魚” 嘴巴長肚子上
    來源: 南海網 作者:鄧松 時間:2012-12-14 10:32:53 星期五


    市民抓獲的清道夫魚。南海網記者 鄧松 攝

      “這魚嘴巴長在下面,打了一輩子漁的漁民都沒見過。”市民孫先生向南海網反映稱,13日上午,他在海南省三亞市海螺河抓到幾條“怪魚”,請教許多漁民都無人認識。但經三亞海洋與漁業局漁產科工作人員辨認,這種魚為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清道夫魚,是外來入侵物種。

      記者在孫先生家中看到,“怪魚”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間的花紋,頭部像胡子鯰,身體像鯊魚,尾鰭分叉成刺狀,嘴巴像娃娃魚。據孫先生介紹,13日早上8點,他在海螺河收網時發現網中有4條怪魚,由于自己打漁時間不長,并不認識這種魚。但孫先生請教了許多老漁民,老漁民也不知道是什么魚。

      孫先生告訴記者,早上他將魚仍在草地上,過了一個半小時,魚依然活著,可見其生命力頑強。帶著四條魚回家后,有鄰居喜歡,便送了兩條。由于始終不知道魚的名稱,希望相關專家能夠給予幫助。

      13日下午,記者將照片遞給三亞海洋與漁業局漁產科工作人員辨認后,工作人員稱,這種魚叫清道夫魚,屬于鯰魚科,又名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原產于南美洲各地的河流中。以魚類排泄物、海藻、細菌、飼料渣為主要食物。成年后食量巨大,除以藻類等為食外,還會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該工作人員表示,清道夫魚大多作為觀賞魚,出現在三亞內流河域發現該魚,很有可能是有人放流所致。由于是外來物種,在國內的江河流域中還沒有天敵,會威脅本地魚類的生存,破壞生態鏈。該工作人員提醒,漁民發現了這種魚切不可再放回江河中。(鄧松)

    ?

    ?

    ?

    ?

    (編輯:韓靜)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