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陵水發現較大史前遺址 有大量陶片出土(圖)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黃媛艷 時間:2013-04-09 09:18:58 星期二

      橋山遺址挖掘的考古探方。

      今年3月,陵水橋山遺址的發掘曾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一個月過去了,隨著考古研究的深入,考古人員發現,橋山出土陶片的密集程度甚至在中原地區的考古中都極為罕見。中國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認為,史前人類有意識地將這么多的陶器集中放置,這在迄今為止的海南的考古發掘中是未見過的。橋山遺址可能是類似祭祀等活動的場所。希望通過對陵水多個沙丘遺址的發掘研究,有助于豐富學術界備受關注的“南島語族”的內涵,幫助人們了解“南島語族”的起源。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回首童年,留下的總是美好的記憶。人們追憶逝去的童年,不僅是想尋回曾經的純真年代,更是希冀由此尋找人格形成的關鍵密碼。

      順著這個邏輯,也許就不難理解為何考古界會如此關注人類的童年———史前時期。隨著史前沙丘遺址———橋山遺址的發掘暫告一段落,星羅棋布的陶片和石器仿佛是無形的文字,無聲地訴說著人類童年的生活密碼。

      走進考古發掘現場

      位于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鎮的橋山遺址(地理坐標:N18°27′02.06″,E110°00′44.17″),北距三才鎮港演行政村大港自然村約1公里,與“海南國際旅游島陵水先行試驗區”規劃中的水下考古研究基地和南海博物館隔海灣相望。2013年1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海南省博物館(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橋山遺址進行了正式發掘。

      橋山遺址目前已揭露面積達200平方米,6個5×5米的探方中各有特色。為更好地分析文物的分布情況,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傅憲國擔任領隊的考古隊決定將連貫的6個探方打通,形成一個大的探方。

      橋山遺址屬于沙丘遺址,因土質較為松軟,探方易發生坍塌。然而,此次當記者站在大探方的隔梁處看著密密麻麻分布著的陶片,卻再也無需擔心可能的坍塌事故會對文物造成損害。因為,細心的考古隊工作人員不僅在隔梁處放置了木板,而且使用化學試劑對探方的剖面進行了加固保護,已經硬化的土質剖面有效降低了隔梁處坍塌的風險。

      面對著大小不一的陶片,如何將其較好地復原,以通過其探索史前人類生活生產方式等歷史信息,是考古隊員們最為重要的功課之一。也許,人們會覺得拼接陶片不就是拼圖似的還原。可是,相對于有參照物的拼圖游戲而言,沒有參照物、碎片可能出現殘缺不全等情況,使得文物拼接是個難度極大的工作。但經驗豐富的考古隊員們對此有高招。

      鋁合金材料制成的1×1米的小方格方塊網就是其中的一件“利器”。“我們會利用方塊網精確地確定每塊陶片的分布位置并將其繪圖留存,隨后將分布在一處的若干陶片集中起取。待陶片送入實驗室復原時,文保專家就能較為便利地依據繪圖將其修復。”考古隊員付永旭說。

      除了精細的繪圖外,橋山遺址的發掘現場也來了“新家伙”———全站儀。通過該儀器的輔助,考古人員可測繪出橋山遺址地形的三維坐標,以立體的方式呈現出該地形地貌的特征,以便于進一步的考古研究。

      手鏟、自制木棍、小鎬、刷子……依靠著簡單的輔助器具,考古工作隊員在炙熱的天氣下,耐心細致、一點點地將散落的陶片從泥土中清理出來。大量敞口、直口或者盤口的夾砂紅褐陶器以及有肩石器的發掘,將有助于揭開我省史前文化的神秘面紗。

    ?

    相關鏈接

    阿房宮景區建成13年將拆 西安擬建考古遺址公園
    德國示威者攀爬柏林墻遺址 抗議強拆墻體為豪宅讓路(組圖)
    海南陵水史前遺址疑似墓葬遺跡 文物數量豐富保存完好
    陵水發現海南迄今最大史前遺址 距今或4000年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