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十六字訣統籌區域發展
2002年,省第四次黨代會召開。會議提出,今后一個時期要緊緊抓住改革開放、調整結構、擴大需求、優化環境四項重點工作,積極實施優勢產業戰略、城市化戰略、科教興瓊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豐富和完善“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海洋產業;按照“南北帶動,兩翼推進,發展周邊,扶持中間”的思路,推進城市化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這給海南描繪了一幅令人憧憬的藍圖,標志著海南在改革開放道路上步入新的機遇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海南,不辱使命,銳意進取,在這一年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為新的開局奠定了基礎。
2002年9月28日,海文高速公路正式通車。(本報資料照片)
區域調整
大海口夢想成真
參與省第四次黨代會報告起草,曾任海南省委財經辦主任的李世珍說,“南北帶動,兩翼推進,發展周邊,扶持中間”的思路,是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加快海南發展重大問題上取得的共識,是四屆省委對海南發展做出的一大貢獻。這一戰略的提出,是基于省委決定把海南當作一個大城市來認識、來規劃,認為推進城市化進程必須與調整優化區域經濟布局緊密結合在一起。
當年有學者對十六字發展戰略進行了充分闡述,南北帶動就是發展壯大海口、三亞兩市,發揮它們對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兩翼推進就是要在東西線加快培育幾個中等骨干城市,推進東西線發展。其中東線以文昌、瓊海為依托,西線主要以儋州、東方為依托。東西兩線產業分工和布局各有側重協調互動,只有兩翼豐滿,才能展翅騰飛。發展周邊就是沿海地區要利用自身優勢,加快開發建設。扶持中間就是幫助和推動中部地區發展,保護好中部地區寶貴的生態環境。
李世珍說,十六字戰略內涵十分豐富,它涵蓋了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地區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在強調整體推進的同時,正視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注重分類指導,有利于促進海南又好又快發展。
城市化戰略取得突破,海口市完成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后的海口市人口由原來的80多萬增加到150多萬,增加近一倍;土地面積由原來的236.4平方公里擴大到2364.8平方公里,擴大10倍。海口行政區劃調整之前,海口瓊山兩市同處一城,“一城兩市”使得“一路兩景”之類現象司空見慣,城市規劃建設的混亂和管理的不協調,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詬病。更嚴重的問題是狹小的空間使得省會海口的發展備受局促,無法真正成為有效拉動全省發展的經濟增長極,因此做大海口就成為加快海南發展的必然選擇。
海南經濟發展一直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年,海南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大力推進生態省建設,重點加強中部山區國家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實施天然林保護、海防林、退耕還林、百萬畝椰林等工程,組織“百萬人綠化寶島”活動。發展生態產業,建設無公害瓜菜和水果生產基地,實施城鎮綠化、美化、凈化和亮化工程,海口、三亞分別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大力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將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與民房改造、改水改廁、沼氣建設等結合起來,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壯大產業
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的發展。2002年,海南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獲得重大突破。1月28日,粵海鐵路湛海線正式通車。海南西環鐵路部分工程、海口火車站、南北港輪渡碼頭、火車渡輪建設如期完成。11月24日,火車渡輪“粵海鐵1號”從上海駛抵海口,并在南北港之間進行船橋港三位一體調試獲成功。12月12日,火車第一次跨海進入海南。
“當我駕駛中國第一艘跨海火車輪渡駛入海口南港碼頭時,數萬人擁到碼頭歡迎‘粵海鐵1號’,我眼睛濕潤了,感到無比的自豪。”回憶起當年的情形,“粵海鐵1號”首任船長陳禮業依然激動。為了迎接“粵海鐵1號”回家,陳禮業提前8個月就到了上海江南造船廠。粵海鐵路的開通,掀開了海南交通史上嶄新的一頁,對海南有著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
2002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完成623.89億元,增長9.3%。優勢產業日益壯大,熱帶高效農業發展迅速,海洋漁業生產能力擴大,旅游業持續走旺,油氣化工、生物制藥、汽車、食品飲料、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逐步發展壯大。
200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體效益從1997年虧損5.6億元轉為盈利11.7億元。海航、海汽、富島化肥、椰島股份、海南卷煙等一批企業在重組中迅速崛起。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縱深推進,至2002年底,已分批取消17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推行規范化的公司制改造,鼓勵民營企業兼并和委托運營資不抵債的國有中小企業。深化農墾、農村改革,探索建立新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做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
博鰲效應
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改革無止境,開放不停步。2002年,海南對外開放有了新發展。博鰲亞洲論壇,成為第一個落戶中國定期定址的國際會議組織,大大提高了海南的國際知名度,并產生了促進海南發展的“博鰲效應”。喜來登、馬自達、中海油、中遠發展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進駐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投資環境明顯改善,招商引資有了新突破。
2002年3月1日,《海南省旅游條例》開始施行,為海南的旅游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同年在全國率先實施旅游傭金制度,建立旅游行業“經濟戶口”制度。同時,加大國際旅游宣傳促銷力度,組團參加國際旅游展,在主要客源地開展專題促銷,均取得較好的成效。
2002年7月,海南文化精品、黎族歌舞詩《達達瑟》喜捧“文華獎”。9月6日至22日,我省組織“《達達瑟》·海南的問候”演出團赴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巡回演出,很好地展示了海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改革開放的新形象。
2002年海南經歷的一切,讓觀望海南的人們看到了“希望”二字。
這一年,成功讓人歡欣鼓舞。美蘭H股境外上市,海南馬自達總裝廠投產。海航從1000萬元起家,歷經9年的辛酸苦辣,終于成為國內最大的地方航空公司,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上市、規模擴張。海航的成功,正是一步一個腳印實干出來的。而海南馬自達的強勢崛起,同樣展示了海南企業的勇于革新求變的創業精神。華潤集團大舉進軍石梅灣,為沉寂多年的海南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一年,海南提出了“南北帶動、兩翼推進、發展周邊、扶持中間”的十六字區域經濟發展思路,解決了海南經濟與社會發展“怎么干”的方向問題。新海口的誕生,將真正起到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作用。博鰲效應逐漸顯現。這一切,都給創業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一年,海南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掛牌督辦毀林案件、萬人拒食野生動物、保護黑臉琵鷺,以及一系列的“穿越”調查行動,讓海南更加珍愛自己,讓世人更加熱愛海南。這一切,與我們今天的“綠色崛起”發展理念不謀而合。
省第四次黨代會總結了建省辦經濟特區十四年的經驗和教訓,全省形成了“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門心思,不受干擾,把全部精力放在加快海南發展上”的共識。
2002年的海南,讓海南人民對未來充滿無限的期望;2002年的海南,向世人昭示:天道酬勤,苦干實干巧干,就能換來累累碩果。
海南交通新聞人陳濤回憶海文高速通車——
一條高速公路
激活一方經濟
■ 見習記者 易宗平
“突突突突……”一輛摩托車喘氣般地在海口至文昌的靈文線上行駛。迎面而來的一輛貨車,卷起沙塵暴似的漫天灰土,頓時籠罩了摩托車上的小伙子。
這一情景發生在1988年8月。小伙子名叫陳濤,當時去文昌領取大學錄取通知書。1995年底,他成為我省第一批首次公開招考錄用的90多名公務員之一,現任省交通運輸廳辦公室副主任。
4月10日,陳濤接受采訪時,對海文高速公路從無到有的變遷頗為感慨:“海文高速公路的建設無異于一場‘八年抗戰’,由于1993年海南實行‘一路一公司’的基礎設施投資模式,這條路在開工與停工之間折騰了6年,直到省委、省政府1999年決定收回建設業主權,2000年3月28日重新開工建設。”
從事海南交通新聞報道工作近20年的陳濤,談起海文高速公路時如數家珍:該公路全長51.66公里,是文昌乃至瓊東北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條重要“生命線”。文昌不僅是著名的僑鄉,而且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此外,旅居海外的華僑對建設海文高速公路、助推僑鄉經濟發展的愿望十分強烈。
在海文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省交通運輸廳高度重視工程建設質量問題。“四子”工作法,是陳濤在采訪中對該廳領導頻繁親臨現場抓建設質量的生動概括:廳主要領導戴著一頂帽子(遮陽),穿著一雙布鞋子(護腳耐磨),握著一把錘子(敲打路面檢驗質量),拿著一把尺子(測量路基厚度和路面寬度)。
這種扎實的工作精神,在省交通運輸廳領導和工地建設者身上一以貫之。2002年9月28日,投資5億元的海文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一條高速公路激活了一方經濟。”陳濤介紹,海文高速公路產生了綜合效應。一是許多客商紛紛前往文昌投資興業,瓜菜、文昌雞、水產品等產業蓬勃發展,蘭花基地、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美麗經濟”沿路崛起。二是依托海文高速,我省設立桂林洋高校區,走出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新路子。三是作為中國首個低緯度濱海發射基地,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為新型航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航天旅游將成為帶動海南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新的增長極。
通車十年來,海文高速公路對僑鄉文昌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陳濤透露:為提升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斥資逾7.5億元的海文高速公路改建工程項目已獲批,年內將按照現代工程管理理論和標準化施工模式進行建設。他堅信,此改建工程竣工之日,就是文昌乃至瓊東北區域經濟第二次騰飛之時。
省第四次黨代會召開
2002年4月25日至28日,海南省第四次黨代會在海口召開。海南省委書記白克明向大會作了題為《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加快海南經濟與社會發展而團結奮斗》的工作報告。
白克明在報告中指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14年,是海南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14年。14年來,海南實現了由比較封閉到對內對外全面開放的大變化;實現了由計劃經濟模式到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變化;實現了由傳統農業為主到突出優勢產業,一、二、三次產業共同發展的大變化;實現了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從嚴重落后到功能齊全、面貌一新的大變化;實現了由解決人民群眾溫飽問題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變化。尤其是近4年來,海南在認真總結過去開發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并積極實施符合海南實際的“一省兩地”的發展戰略,使國民經濟走上了穩健的發展道路。
報告提出了今后的奮斗目標:緊緊抓住改革開放、調整結構、擴大需求、優化環境四項重點工作,積極實施優勢產業戰略、城市化戰略、科教興瓊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海南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足彩登陸瓊島
2002年4月8日,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在海口市明珠廣場舉行足球彩票首發式,現場設置的4臺銷售終端機,售出了在我省正式發行的第一批足球彩票。
瓜菜辦出島
2002年11月14日,我省在外省的10個大中城市設立的“瓜菜辦”掛牌完畢,當日全部投入正常運作,為我省瓜菜外銷提供“貼身”服務。
我省10個駐外“瓜菜辦”分別設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杭州、壽光、深圳、沈陽、鄭州、西安最重要的蔬菜批發中心。“瓜菜辦”直接設立在這些市場內,便于了解我省反菜外銷的實際情況和有效開展工作。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