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黃 昕
才念高一,就開始考慮讀暑校
“去,還是不去?”小威又糾結了。小威所在的國際高中班里共30人,有10人選擇參加美國大學提供的summer school(暑期課程,簡稱“暑校”)。
近兩年,暑校成為杭州的留學新現象。不少高中學生,將它作為出國前的熱身課。花一個月,浸潤美國大學校園,修兩門大學課程拿點學分,攻下一封教授推薦信。
可是,花8萬元買一個月的美國大學體驗,到底值不值?課程、學分、推薦信,到底能不能被英語非母語的高中生攻下來?
“她不是在挑戰自己的能力,是在挑戰我的錢包。”說起女兒執拗地想去美國暑校,王先生哭笑不得。
他的女兒小琳,在杭州一所知名國際高中念高一。班上40人,有六七位學生已早早做好暑期規劃,要去讀summer school,小琳不禁也心動了。
3周前,她對爸爸提出要求,“我也想去讀summer school。”對這個新詞,王先生很陌生。上網搜索資料,他發現不少美國知名大學的暑校要求托福成績。“她才讀高一,6月才考托福,肯定不夠條件申請。”王先生想。因此,他就“大度”地對女兒說,“你要是條件夠,可以啊。”
沒想到,上周女兒放學回家,“告訴我她找到一所不需要托福成績的暑校。”這回,王先生急了。
他咨詢身邊有經驗的朋友,發現念暑校還存在一定風險:高中念大學課程,能不能駕馭?拿個難看的成績,對申請并無作用。甚至,連學分也可能修不到。“國際高中的課程,對她來說已有挑戰,再去念個美國大學課程,肯定不行。”王先生搖頭道。
于是,他斷然對女兒說:“不行。”其實,斷然背后還有個重要原因——“奢侈”的學費。僅學費(6周的課程),就得花1萬多美元。再加上其他各種費用,“起碼8萬元人民幣。”
王佳晟:能力強,才能駕馭暑校
王佳晟,與方文琪一同去哈佛讀暑校。那年,她高二,選擇就讀可拿學分的項目。到校旁聽后,她選了宏觀經濟和機構管理兩門課。
對于高二的她來說,這是巨大的挑戰。“宏觀經濟學有寫不完的作業,上課內容沒有小測試難。”她說。機構管理課,更令人“生畏”。“學生都是很牛的類型,21個人的班里好多是研究生,高中生只有3個。”寫作業、泡圖書館、回寢室挑燈夜戰,成了必修課之外的必修。
美國大學寢室生活,在王佳晟看來,“無比自由”,“沒有人規定你晚11點必須熄燈”。而且,還“十分有趣”,“住同一層樓的,會在facebook上建一個群組,大家可在上頭聊天組織活動”。
其實,在美國大學,暑校會提供各種不同的活動。王佳晟,充分利用了哈佛的資源,除了作業,比如參加社區服務、各種工作坊與心理研究等。
最初選擇哈佛暑校,王佳晟只是為了“了解美國大學的環境與生活”。不過,在申請美國大學時,她發現,這段經歷“起了一定的作用”。
因為,這給大學招生官留下了一個印象:“能勝任那邊的環境;你是一位友好的人,友好的室友。”
去年,王佳晟被美國西北大學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