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诰W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诰W首頁 >瓊臺人文 > 南海風云
    海南:珠崖郡治的待解之謎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陳 耿 時間:2013-05-06 11:09:02 星期一

    海口市瓊山區舊州鎮舊州村古城遺址。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海口市遵譚鎮東譚村委會的“漢代珠崖郡遺址”石碑。 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谑协偵絽^龍塘鎮博撫村以北的珠崖嶺城址。村民向來訪者講述世代相傳的珠崖郡遺址故事。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 攝

      作為封建社會行政建制,縣與郡最早出現于周代的春秋時期,不過那時縣比郡大,一個縣管轄4個郡,但各個諸侯國內部的設置又略有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縣與郡的關系從統管關系,演變為平行關系,后來又有了統屬關系———由郡轄縣。到了戰國末年,郡縣兩級制的地方行政體系已是十分普遍。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最初設了36郡;漢代沿用郡縣制,最先時有48郡,最多時擴增到106郡。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海南島設置珠崖、儋耳二郡,“珠崖郡”和“儋耳郡”因此成了本島歷史上有據可考的最早的行政區劃名稱。儋耳郡僅存在28年便并入珠崖郡,珠崖郡也在建立64年之后被朝廷廢黜。

      儋耳郡治所遺址在今儋州市三都鎮舊州坡,向來沒有異議。珠崖郡的治所遺址雖然在原瓊山縣(今屬??冢┚硟?,但在具體的位置上一直存在爭議,尤其是在最近30年間,先后出現了“龍塘說”、“遵譚說”和“舊州說”,甚至有人認為珠崖郡治遺址并不在這3個地方。4月中旬,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兩集《千年珠崖》后,這一話題再次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

      在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潭口村委會大賓村南面和博撫村北面,有一塊頂部平坦的高地,人稱“珠崖嶺”,在村民犁開的磚紅壤中,總能看到一些陶片和瓦片,瓦片上大都有布紋,看似粗糲又不失雅致。走到高地東側,可以俯視南渡江向北流淌而去,舉目東望,但見“江天一色無纖塵”,隔江便是千年古鎮靈山。幾棵木麻黃樹下,有兩塊玄武巖石碑,一是原瓊山市政府1998年11月所立的市級文物保護碑,正中間的5個紅色隸字“漢代古城址”;一是2011年海南省政府所樹的省級文物保護石碑,正中間有5個楷體大字———“珠崖嶺城址”。

      4月23日,記者到博撫村采訪時,76歲的村民范光表不但指認了古時從龍塘通往府城的官道,還帶記者到村子西邊的城隍廟,說里面供的是“珠崖公”(但不知此公何名)。在城隍廟右側,有一口民國六年(1917年)重修的古井———“朱崖泉”。此地的一切,看起來和聽起來似乎都與“珠崖”息息相關。

      珠崖嶺在府城東南方向約10公里處,一直以來,官方也好,民間也罷,都將這里當作西漢珠崖郡的郡治所在。但從1985年開始,有人提出珠崖郡治應在遵譚鎮,也有人認為是在舊州鎮,而且都有理有據,莫衷一是。

      最早的提法:郡治在龍塘

      最晚從明代開始,就有人主張珠崖郡治在今天的龍塘鎮。

      “龍塘說”的史料依據主要有兩個。

      一是明代正德《瓊臺志》的記載:“珠崖郡,漢置,在縣東南東潭都石陵村。址村。”“蔭潭,在縣南二十里東潭都。”從距離來看古今基本一致,最重要的是有人考證出“石陵村”又名石嶺村,即現在的大賓村。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認為迄今尚無確鑿證據說明現在的大賓,就是《瓊臺志》所說的“石陵”。

      二是簡牘文書《茂陵書》(已亡佚)對珠崖郡治位置的記載。西晉學者臣瓚曾引述《茂陵書》:“珠崖郡治瞫都,去長安七千三百二十四里?!背辑懙倪@句話又被載入《漢書》。唐代李賢注引《茂陵書》稱:“珠崖郡都郎瞫,去長安七千三百里。瞫音審?!?/span>

      據海南師范大學李勃教授考證,珠崖郡的郡治要么叫“瞫都縣”,要么是“郎瞫縣”,臣瓚是晉初人,《茂陵書》亡于西晉,臣瓚本人有可能見過該書,因而他所引用的文字可信度較高,珠崖郡治應在“瞫都縣”,那里也是后來唐代崖州的治所“舍城縣”,明清時期瓊山縣東南東潭都石陵村,即現在大賓村以南的“珠崖嶺”上。

      1999年3月至4月間,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瓊山市博物館組成考古隊,對龍塘鎮珠崖嶺古城址進行考古發掘,盡管出土文物十分豐富,但考古專家從遺物的時代特征初步判斷,城址應為唐代中、晚期所建,而且可能是軍事城堡。

      1985年:有人主張在遵譚

      到遵譚鎮東譚村采訪時,海南日報記者發現當地有座古廟———“六神廟”,廟里有幾座清代的古碑,其中一座的碑額上有“珠崖郡廟”4個大字;那里有一片地勢較高的石頭地,當地村民稱之為“珠崖神嶺”;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這里原先還有個自然村名叫“郡內”,據說是因“珠崖郡”而得名。

      1985年,瓊山縣博物館館長郭克輝提出珠崖郡治遺址在遵譚鎮的不同觀點。他在后來主編的《瓊山縣文物志》(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中這般描述:“珠崖郡治遺址在今遵譚鎮東譚鄉,據《正德瓊臺志》、《瓊州府志》、《瓊山縣志》記載的珠崖神嶺及珠崖古井、珠崖古廟至今仍可考證。神嶺平地起峰,高幾十米,珠崖古井深約10多米,井水甘甜?!?/span>

      然而,郭克輝的提法被多人撰文反駁?!褒執琳f”與“遵譚說”之爭一時間各執一詞,沒有定論。

      此后,二說的爭議一度擱置下來。

      2010年6月,海口市政府公布了65處最新文物保護單位,遵譚鎮的“珠崖郡治遺址”赫然在列,次年10月還在遵譚六神廟前立碑。“珠崖郡治遺址”似乎有了定論一般。

      最新說法:舊州或是真

      在郭克輝的“遵譚說”之后,“舊州說”也跟著出現,此說的提出者是海南文史專家梁統興,2000年9月,他出版了《瓊臺勝跡記》,書中提出珠崖郡治遺址在舊州鎮舊州村。

      其實,早在1957年,廣東省考古人員在海南島進行文物普查登記時,就在舊州城址(即舊州村)發現了青磚和布紋陶片,并認定為漢代遺物。

      讓“舊州說”顯得更有說服力的,是最近有人發現的一篇《梁氏家乘》序文。寫序的人是明代海南進士梁云龍(今新坡鎮梁沙村人),其中有這樣幾句話:“肱(梁云龍的先祖梁肱)累官金紫光祿大夫,初任瓊崖守。瓊舊州在梁陳水東、麻釵山西南,梁所置也??ぶ舅^‘瓊崖嶺下有古珠崖郡址’是也。”

      “梁陳水”和“麻釵山”是什么地方?參照正德《瓊臺志》所記:“舊州,在縣東南四十里麻釵都一圖。濱大江筑城,引小溪為壕。址跡俱在,呼為舊州,不知何代立。”“梁陳水”應是南渡江在當地的叫法,“麻釵山”當在舊州鎮麻釵村一帶,只是唐胄的一句“不知何代立”給舊州蒙上了迷霧,或許他真的不知道,在他之后的梁云龍卻大膽地指出———舊州城址即珠崖郡治遺址。

      “舊州說”的聲音本來很微弱,但隨著事態的發展,此說的各種證據越來越多起來。

      2011年12月26日至2012年1月12日,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谑形奈锞治校瑢εf州鎮的舊州城址進行了實地踏查和地面鉆探,同時還對舊州城的東門外側沿東城墻和北城墻的中段,分別進行考古勘探和探溝試掘,收獲頗大。

      在地表踏查環節,考古人員在城址內外采集到了各類遺物,有陶、瓷、石等不同質地的器物殘片,可辨器形有繩紋板瓦、筒瓦、瓦當、青磚、罐、盤、碟、碗、缸等生活用品和建筑用品,器物年代一直從漢、唐、宋時期到明清時期,其中繩紋磚、瓦與嶺南地區漢代同類遺物相似;在東門外的考古勘探中,出土了少量細繩紋筒瓦殘塊,它們與地表采集的同類器物相似;北城墻的探溝試掘則出土較多繩紋磚、瓦和瓷片,以及極少量的繩紋板瓦殘塊,也與地表的同類器物相似。

      考古專家認為,盡管舊州城址出土遺物極少,但繩紋板瓦的殘片,與嶺南地區漢代同類遺物相似,表明了大致在漢代或稍晚時期,舊州已成為當時人們活動的一個重要區域了;舊州城和龍塘鎮的珠崖嶺古城的形制,均為平面近似正方形的城址,但就范圍和規模而言,舊州城要比珠崖嶺古城大得多,其面積約12萬平方米,后者約2.5萬平方米;但要解開舊州城的相關歷史謎團,如是否漢珠崖郡治遺址問題,還需更深層次的考古挖掘和研究。

      此外,也有人認為,珠崖郡治遺址可能在龍塘、遵譚和舊州三地的其中一處,也有可能不在這3個地方,甚至很難找到真正的遺址所在,畢竟它們都缺少足夠分量的出土文物作為有力證據。

      人們對珠崖遺址之爭,顯露出了對海南這一最早的首府及其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視,尤其是那些土生土長的海南人,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一點“珠崖情結”。1994年4月15日,靈山中學一群熱愛文學的年輕人,就在歷史老師張昌禮的指導下,創辦了“珠崖文學社”,這個文學社迄今已跨入第20個年份。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