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36歲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2007年,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進入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擔任數學教師,現任學校初中數學組組長,因其做事嚴謹、雷厲風行,學生們給她起了一個親切昵稱——“余哥”。

    用人單位“學歷查三代” 清華博士求職7個月未果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3-05-12 13:28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眼下,正值大學生畢業找工作的時期,一則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頭頂“清華光環”的博士生陳達在經歷七個月的奔波與等待后,沒有拿到一個心儀單位的錄用通知。更讓陳達崩潰的是,十次求職中的八次,他連第一道的“簡歷關”都過不了。

      “狠挖出處” 清華博士受“歧視”

      清華博士求職還如此艱難,令人驚訝,而被拒的原因是陳達的本科學歷。陳達的本科學校不是985高校,也不是211高校。這種“狠挖出處”的招聘要求,被畢業生們無奈地稱作“學歷查三代”。陳達的事例是偶然嗎?這種對于學歷的“出身歧視”該如何有效解決?

      從山東一所二本高校的本科生,到清華大學的博士,陳達用了七年努力實現了“清華夢”,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就因為沒有一個光鮮亮麗的本科學歷,使他的求職路非常艱難。7個月了,陳達現在還沒有找到你一份心儀的工作。

      陳達的遭遇并不是個例。同樣來自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博士小何也面臨著和陳達同樣的處境。

      小何:求職不是很順利。不好的用人單位我又不想去,而好的用人單位在我投簡歷的過程中就被打回來了,因為我的本科不是211、985,所以我連和其他人在一起競爭、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都沒有。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上,“好出身”早已不是個新鮮詞,很多本科就讀院校不是211、985工程的畢業生們,連第一道的“簡歷關”都過不了,因為但凡條件好些的用人單位,從高校、政府到事業單位以及國企、民企、外企,都在其招聘啟事上白紙黑字地明確強調,“本科非985、211高校,不予考慮”,這種“狠挖出處”的招聘要求,也被畢業生們無奈地稱作“學歷查三代”。

      而就在幾天前,教育部一紙禁令讓這個早已在就業招聘市場上狠刮了幾年的“出身風”成為被治理對象。在規定中,教育部明文強調,在高校組織的校園招聘活動、高校發布的用人單位信息之內,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面對這一為不少畢業生“伸張正義”的規定,畢業生們的觀點并不相同,有很多人為此興奮,也有不少人繼續觀望。目前正在就讀博士、明年即將畢業的小王表示:

      小王:覺得211、985的這種評判標準很不公平,這些都是形式化的,關鍵是要看個人的能力。教育部即使發展了這個規定,用人單位也未必會去執行。

    ?


    ?

      第一文憑含金量越高 能力越高?

      根據一項對近500家用人單位的統計顯示,今年計劃招聘崗位數同比下降了15%。專家分析,正是由于雇主基于市場偏好,認為“第一文憑”的含金量越高,大學生的工作能力也就越高,才出現了所謂的“第一文憑”歧視問題。

      北京某高校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今年三月該校組織的輔導員招聘中,僅僅10人的崗位需求卻收到了4000多份簡歷,招聘自然要優中選優,第一學歷、是不是黨員、有沒有當過學生干部都是參考標準。該名工作人員號表示,板子也不能簡單地打在用人單位身上,因為用人單位確實沒時間論證一個非985畢業的學生就比985畢業的學生優秀,成本太大。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在部分學生那兒看來簡單粗暴的“出身歧視”,在用人單位這里卻成為最經濟適用的評價標準之一。長期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張政法對此表示。

      張政法:確實有就業歧視和學歷歧視在里面,但是我們簡單地這樣理解的話,有些地方可能用人單位也叫屈。大學身現在不是稀缺產品,而是大眾產品,想要優中選優,可能只能通過品牌的標尺來進行識別。第二,用人單位通過211、985,這樣的標準可以屏蔽一些所謂“蘿卜招聘”,比如子弟、家屬、關系等。盡管有著兩個方面的原因,還要考慮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最終還是一種學歷的歧視和招聘的歧視。

      對于這種學歷的“出身歧視”該如何有效解決,張政法表示:

      張政法:一方面要求我們在人事制度方面要進行大的改革,同時還有一個制度建設,就是用人的選拔機制、評價機制能不能向社會公開,真正把人才選出來,而不只是看他的學歷出身。

    ?

    ?

    相關鏈接:

    畢業生求職陷“出身歧視”:學歷查三代成“行規”
    “史上最難就業年”與學歷泡沫
    南昌碩士性窒息死亡 盤點高學歷者的瘋狂事(組圖)
    北京高學歷剩女多于男 剩男比例位列全國第6位

    ?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中國廣播網 ] [作者:溫飛] [編輯:林婧] 
    ?

    網友回帖

    海口秀英區將新增3所學校 今年底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今年海口中小學新生入戶調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職(專科)批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出爐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2018屆音樂表演班的11名大學生用17種語言翻唱的歌曲《帶你去旅行》。
      對于高三的同學們來說,距離2018年高考僅剩126天